• 官方网站

  • 未认证

  • 机构名称: 福建省古田红色教育服务中心
    机构地址: 福建省上杭县古田镇溪背村古田路153-2号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福建省古田红色教育服务中心>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机构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老厅下”的红色故事

发布时间:2021-06-15 16:59:44    浏览次数:915     来源:福建省古田红色教育服务中心


武平县中山镇阳民村,一河两岸、十里翠竹。这里有一座古民居——喜源居格外引人注目,人们习惯叫“老厅下”,这是全县保存最完好的乡苏维埃政府旧址之一,如今还完整保留“上、中、下”三栋大厅。“老厅下”建于清雍正年间,已有近300年历史。朱红色的石门,顶天立地的圆柱,勇挑千斤的大梁,还有青砖、灰瓦、石头坪见证了土地革命时期惊心动魄、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

1930年,在武所区(现中山镇)苏维埃政府的领导下,旦石三乡(今阳民村)在曾家段“老厅下”召开成立苏维埃政府大会,区政府主席谢云从到会指导并讲话,会议一致推选洪少同为乡苏维埃政府主席。洪少同群众基础好,有文化、教过书、懂医药、思想进步,受到群众拥护。还选举钟炳升为赤卫队长,办公地点就设在“老厅下”。

旦石三乡苏维埃政府成立后,发动群众组建赤卫队,洪少同父子加入赤卫队,洪德盛、洪荣盛兄弟争当赤卫队员,全乡共有赤卫队员26名。当时,赤卫队的武器装备都很简陋,只有用公尝谷购买的几条鸟铳,以及请铁匠师傅锻造的“过山龙”、耙头、梭镖、钩刀和铁尺等,还制有红旗、红袖章等。

1930年6月1日,红四军主力从江西再次进入武平民主乡。6月2日,红四军主力从民主溪头墟出发经泮境、郑家坪抵达武所。旦石三乡赤卫队员和参加上坑暴动的赤卫队员一起全力配合红军围歼驻武所团匪吴德隆部,解放了武所城,红军主力顺利进入武平城。在红军的帮助和支持下,召开了全县工农兵代表大会和党的代表大会,6月8日,旦石三乡赤卫队参加了在南操场举行的全县赤卫队检阅大会,朱毛分别在会上讲话,鼓励武平人民坚持斗争,夺取土地革命胜利,这给旦石三乡苏维埃和赤卫队莫大鼓舞,更加坚定了苏区人民必胜的信心。此时,钟文贵等赤卫队员参加了红军。

红四军主力进城不久,留武所活动的红四军一部协助,在县苏和武所区苏的领导下,旦石三乡苏维埃政府开展了减租和轰轰烈烈的分田分地斗争。实行“耕者有其田”,查清土地面积,按人口平均分配,“抽多补少”,洪少同亲自丈量土地、打桩、造册登记,发给由县、区苏维埃政府盖章的《土地证》《耕田证》,在“老厅下”门口当众烧毁了地主的田契典当。贫苦农民做梦都没有想到能分到“猪膏秧地田”,称共产党是大救星,苏维埃是大恩人。

由于反动派的封锁,中央苏区红军食盐告急!武所是从广东通往江西“盐上米下”必经之地,旦石三乡苏维埃政府千方百计,想方设法挑运食盐躲过关卡,运往赣南苏区。

红军走后,地方团匪卷土重来,大肆反扑,实行烧光、杀光、抢光的“三光”政策,有的房屋被烧,有的谷仓被破,有的赤卫队员遭到搜查、逮捕甚至杀害,手段极其残忍。有一赤卫队员在田里插秧被抓走,在武所城的教场段被杀害,白色恐怖一时笼罩着旦石三乡。乡苏维埃政府根据上级指示,采取化整为零的办法,洪少同等藏在山上,洪福盛、洪荣盛等躲到广东或江西亲戚家,从此,斗争方式由公开转入地下。

“老厅下”历经三百年的风雨,经族人多次捐资维修得到较好的保存,风采依然。今年恰逢旦石三乡苏维埃政府成立九十周年,革命前辈用鲜血换来今天的幸福生活,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讲好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干训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