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中山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985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中山大学> 名师名家>
名师名家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名师名家FAMOUS MASTERS

任强

发布时间:2018-09-07 15:01:06    浏览次数:830

基本情况

任强 男 1970年11月生 甘肃天水人

中山大学法学理论与法律实践研究中心主任  中山大学法学院教授   博士生导师(法学理论)

 

教育背景

法学学士(中山大学 1988年8月—1992年7月)

法学硕士(中山大学 1992年9月—1995年7月)

哲学博士(中山大学 1997年9月—2002年12月)

法学博士后(北京大学 2003年7月—2005年7月)

美国斯坦福大学胡佛研究院、法学院访问学者(2012年1月—2013年1月)

 

学术兼职

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常务理事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理事

 

研究领域

法学理论 法律思想 法学方法 法律历史 司法伦理  儒家哲学

 

讲授课程

本科:西方法理学   西方法律思想史

研究生:现代西方法律制度 现代西方法理学 法学方法论 司法伦理学 西方法律思想史

 

著作

知识、信仰与超越——儒家礼法思想解读 独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7年第1版  2009年增补版

法度与理念 独著 法律出版社 2006年

中国法律精神 与徐忠明合著 广东人民出版社 2007年

 

主要学术论文(除注明合作外 均为独立完成)

司法方法在裁判中的运用——法条至上、原则裁判与后果权衡  《中国社会科学》2017年第6期

遭遇法治社会的中国文化传统——在道德、法治与自治的罅隙求生存 《学习与探索》2015年第9期

民间纠纷的解决之道  《民间法》第11卷  厦门大学出版社2012年

被误解的道家法哲学  与丁利合作 《现代哲学》2012年第1期

光荣、梦想与堕落——法律职业化进程中的律师与法官 《社会科学论坛》 2011年第1期

法治及其西方资源  与贺卫方、徐忠明、苏彦新合作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11年第1期  法律出版社2011年

法律的道德化与道德的法律化 《法律文化研究》 第五辑(2009)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0年

法制现代化进程中的儒家法哲学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2008年第1期

中国法传统在当代的命运 《法学家》 2007年第5期

判决如何作出 《中国社会科学》 2007年第3期

Judgmental types in judicial action  Social Sciences in China  2007.vol.3

方法、思路与问题 《法制与社会发展》 2007年第3期

罗马的公犯诉讼及其惩罚 《华东政法学院学报》 2007年第1期

中国封建法再认识 《法学研究》 2006年第2期

法律信仰转型中人的主体性 《现代哲学》 2006年第6期

法律思想的形成 《政法论坛》 2006年第1期

法治中国与儒家礼法思想——以两对范畴为分析框架 《学衡论丛》第4卷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6年

古希腊的民主与法制(下) 与贺卫方教授合作 《中西法律传统》第五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6年

早期罗马法中的形式主义 《学术研究》 2005年第12期

中国古典文本中的法律形式 《北京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4期

道成肉身与体用一如——基督教与儒家本体论之比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年第3期

为法律赢得神圣——中西法律观念的信仰基础反思 《法制与社会发展》2004年第5期

古希腊的民主与法制(上) 与贺卫方教授合作 《中西法律传统》第四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4年

殉道与升华——从苏格拉底之死解读民主与法治的流变 《社会科学论坛》 2004年第2期

法律思想的“外”与“内” 《学术研究》 2003年第12期

比较与审思:英美法系中的判例与制定法 《20世纪外国司法制度的变革》 法律出版社 2003年

在理念与仪则之间——先秦儒家法律思想中的礼义与礼仪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5期

善良为何如此重要?——中西人治思想的一个比较观察 《现代法学》 2002年第1期

理念与风格——判例与制定法之运作及其合理性评价 《学衡论丛》第2卷 岳麓书社2002年

市场经济中的法治与道德 《学术研究》 2001年第10期

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研究范式 《现代法学》 2001年第1期

个性体验与心灵境界——进入中国先圣思想的方法问题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1年第3期

解读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研究范式 《法商研究》 2001年第2期

先秦儒家礼法思想中的道德与法律 《中西法律传统》2001年第1卷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2001年

20世纪的先秦儒家礼法思想研究 《学术研究》 2000年第10期

现代理论视域中的中国法治 《中外法学》 2000年第5期

先秦儒家礼法思想研究综述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2000年第1卷 法律出版社 2000年

判例法与制定法的运作与未来 《判例在中国》 法律出版社 1999年

多元解释的意义及其局限性——从西方法律的传统与变革谈起 《中山大学法律评论》1999年第1卷 法律出版社 1999年

在法律的传统与变革之间 《开放时代》 1998年5、6月号

西方法律传统的类型研究及其局限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8年第5期

关于外国法制研究的几点思考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997年增刊与徐忠明教授合作

法律与道德的二重性 《华夏》 1996年第4期

罗马私法中的占有制度 《比较法研究》 1994年第3、4期

 

主要获奖(均为独立获奖)

2016年:文化部优秀文化志愿者

2016年:广东省优秀文化服务志愿者

2012年:当选首届广东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

2010年:入选中山大学卓越人才计划

2009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2010-2013)

2009年:《判决如何作出》(《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获司法部第三届全国法学教材与科研成果奖(科研类)二等奖

2009年:《判决如何作出》(《中国社会科学》2007年第3期)获广东省2006-2007年度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评奖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

2009年:入选广东省宣传思想战线优秀人才“十百千工程”

2008年:《知识、信仰与超越——儒家礼法思想解读》(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获第一届中国法律文化研究三十年成果奖(1978.12-2007.12)三等奖,评奖单位:教育部高等学校法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 中国法学会法学教育研究会、中国法律史学会、全国外国法制史研究会、曾宪义法学教育与法律文化基金会

2005年:《现代理论视域中的中国法治》(《中外法学》2000年第5期)获广东省首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评奖单位:广东省人民政府

2002年:《善良为何如此重要?——中西人治思想的一个比较观察》(《现代法学》2002年第1期)获2001年度全国外国法律史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1年:《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研究范式》(《现代法学》2001年第1期)获2000年中国法律史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主持课题

2011年:主持广东省普通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司法判决中的法律推理研究” (2011-2014)编号12000-3211306

2010年:主持高校青年教师培育项目“多元法律文化视角下的当代中国乡村法治秩序” 编号12000-3161102

2009年:主持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委托项目“中华文化前沿问题研究”(2009-2012)编号09JF008

2008年: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的形成、演化及其规律”(2008-2011)编号08BFX006

2006年:主持教育部人文社科重大项目“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理论研究”子项目——中国传统法律思想研究(2006年),项目编号 05JJD820014  已结项

2005年:主持广东省社科“十五”规划项目“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建设问题研究——听证制度中农民工利益的保护”(2005-2008) 编号05G—01  已结项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