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赵 明,男,1966年11月出生,四川省营山县人,汉族,民盟盟员;1987本科毕业于西南师范大学,获法学学士学位;1995年毕业于西南政法大学法律思想史专业(导师俞荣根先生),获法学硕士学位;2001年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法学理论专业(导师韩延龙先生、李步云先生),获法学博士学位;2002—2004年于武汉大学哲学博士后流动站做博士后研究(合作导师邓晓芒先生);曾任教于西南政法大学、湘潭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现为西南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学术工作
(一)主要论文
1.《从宇宙生存论到本体论——王弼哲学再认识》,(合作)《西南师范大学学报》1992年第2期,
2.《儒家法文化的困境》,《读书》1992年第10期
3.《成功的探索——评“孙中山的法律思想体系”》,《中南政法学院学报》1993年第2期
4.《认真对待权利》,《读书》1994年第8期
5.《超越“轴心时代”》,《中国法学》1995年第5期
6.《康有为与中国法文化的近代化》,《现代法学》1996年第5期
7.《苦难的心路历程》,《读书》1998年第7期
8.《虚实隐显之间――罗马法与希腊精神》,《现代法学》1999年第5期
9.《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内在视角”的一种新解读》,《清华法治论衡》第2辑,清华大学出版社
10.《近代中国对“权利”概念的接纳》,《现代法学》2002年第1期
11.《走出人伦道德的世界——近代中国权利文化生长的思想根源》,《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6期
12.《走出人伦道德的世界——近代中国权利文化生长的思想根源》(续篇),《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1期
13.《近代中国自然权利观的历史际遇》,《江西社会科学》2003年第2期
14.《李步云与当代中国法哲学》,《现代法学》2003年第3期
15.《康德论死刑》,《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3年第5期
16.《平等与自由:晚清思想界权利主张之内核》,载《法治理想的追求》,2003年,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
17.《哈耶克自由主义理论之研究:方法与立场》,《现代法学》2004年第3期
18.《从“法制”到“法治”的中国语境》,《思想战线》2005年第2期
19.《论作为政治哲学的先秦儒学》,《山东大学学报》2005年第3期
20.拉德布鲁赫《法哲学》中译本序,2005年,法律出版社
21.《反思与超越——也说当代中国的社会转型、制度创新与和谐社会的建立》,《法制与社会发展》2005年第4期
22.《对大革命的忧思——为纪念托克维尔诞辰200周年而作》,《浙江学刊》2005年第6期
23.《现代性视野下的先秦儒学》,《博览群书》2005年第12期
24.《从古代御史制度看检察权的定位》,《珠海检察》2006年第1期
25.《先秦儒家论和谐社会的建构——兼论其对当代中国和谐社会法制构建的精神意义》,《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6年第5期
26.《论梭伦立法》,法哲学辑刊《法意》第一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27.《康德论“自然权利”》,法哲学辑刊《法意》第二辑,商务印书馆2007年版
28.《当代中国转型期的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学海》2007年第3期
29.《“地方性知识观”的法哲学批判——以<送法下乡>为分析重点》,(合作)《中南林业大学学报》2007年第2期
30.《经济的全球化与人权的普遍性——论通往世界和平秩序之法制构建的基础和原则》,《比较法研究》2008年第3期
31.《谁的过错?谁之罪?——托斯陀耶夫斯基对“罪犯”的哲学追问》,《法学家茶座》第21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32.《神话故事中的立法者》,《法学家茶座》第22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33.《从历史深处走来——漫议当代中国转型时期的司法改革与政治发展》,《政法论丛》2008年第3期
34.《绅士律师普利尼》,《法学家茶座》第25辑,山东人民出版社2009年
35.《柏拉图的“理想国”》,《法制日报》,2009,3,19
36.《思想的能力与司法技艺》,《洞穴奇案》导读,三联书店2009年
37.《儒法之争与帝国政治意识的诞生》,《文化纵横》2010年第4期
38.《“国家理性”概念的三个层次》,《历史法学》第四卷,法律出版社2010年
39.《慎待死刑,康德与贝卡利亚之争的真义》,《法制日报》,2011.9.13
40.《中国走向法治百年》,《法学研究》2011年第5期
41.《美国慈善基金会利益输送禁止规则探析——兼与中国相关规定之比较》,(合作)《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1期。
42.《论法的目的——以康德目的论哲学为视角》,《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年第2期。
43.《法理学的“中国传统”之反思——行进在自然法与法律实证主义的边界上》,载《法治发展与社会管理创新》,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44.《“走向法治”百年省思》,载《民主法治评论》第一卷,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年10月版
45.《重评礼刑合一的法制构架》,《法学研究》2013年第4期
46.《论立法者》,《山东警察学院学报》2013年第4期
47.《中国的现代革命与法制转型述论》,载《政治法学研究》2014年第1卷,法律出版社2014年6月版
48.《罗马法与帝国政治意志之关系述论》,《人大法律评论》2014年卷第1辑,法律出版社2014年10月版
49.《商鞅的土地变法研究》,(合作)《河北法学》2014年第9期。
50.《中华帝国之政治精神及其法制架构述论》,《法治与改革研究》第一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15年3月版
51.《当代中国之司法经验:传承与发展》,(合作)《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5年第3期
52.《“伦理法”的世界》,载《政治法学研究》2015年第1卷,法律出版社2015年6月版
53.《古代三大变法与中华帝国文明》,载《岳麓法学评论》第10卷,中国检察出版社2016年1月版
54.《“权利”话语的中国语境》,《光明日报》2017年3月16日“理论版”
(二)专著
1.《探寻现代法的精神——刘少奇的法思想与法实践》,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2.《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山东人民出版社,2003年版,2005年再版
3.《先秦儒家政治哲学引论》,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2005年再版
4.《康德“论永久和平”的法哲学基础》,上海三联书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
5.《反思与超越》,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版
6.《正义的历史映像》,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7.《法意3000年》,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
8.《实践理性的政治立法》(《康德“论永久和平”的法哲学基础》修订版),法律出版社2009年版
9.《政治意志与法权意识的契合》,山东人民出版社2010年版
10.《在尘世安顿人生——走进孔子的思想世界》,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1.《大变革时代的立法者——商鞅的政治人生》,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2.《文人政治的一曲悲歌——王安石变法启示录》,北京大学出版社2013年版
13.《江海月明——杨景凡的精神世界》,法律出版社2016年版
(三)主译、校作品
1.《全球性解决方案——新法律正统性的产生、输出与输入》,法律出版社2006年版
2.《宪政的哲学基础》,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3.《康德的权利体系》,商务印书馆2011年版。
(四)编辑出版物
1.创办并主编法哲学辑刊《法意》,商务印书馆出版
2.创办并主编法哲学译丛《法意译丛》,商务印书馆出版
3.参编、副主编教材《法理学初阶》、《法理学进阶》,法律出版社2005年版,2006年第二版
5.参与策划、编辑“西南法理学博士点建设项目书系”
6.“法律哲学临界”丛书编委
7.《西方法律哲学家研究年刊》学术委员
8.主编教材《法理学》,法律出版社2012年版
(五)承担课题
1.主持并独立承担2001年湖南省教育厅课题“先秦儒家的秩序观”
2.主持并独立承担2005年重庆市教委课题“不同理论范式下的中华法系研究”
3.主持并独立承担2005年——2009年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和谐社会法制构建的精神前提研究”
4.主持并独立承担2004年西南政法大学重点研究项目“康德法哲学研究”
5.另作为主研人员参与多项国家社会基金、教育部基地项目的研究工作
(六)获奖情况
1.《先秦儒家政治哲学引论》,2005年荣获渝盟教育奖励基金第六次评奖一等奖
2.《近代中国的自然权利观》,2005年荣获重庆市第四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3.《先秦儒家论和谐社会的建构——兼论其对当代中国和谐社会法制构建的精神意义》,法理学研究会2005年度优秀论文二等奖
4. 《法理学教材建设新思路——以应用法理学为导向》,2008年获重庆市第三届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二
5.《法理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5年教学成果二等奖。
教学及其相关工作
1. 多年来从事法学本科、硕士生、博士生的教学工作,主讲《法理学》、《法学研究前沿》、《法学经典著作解读》、《西方法学史》、《中国法律思想史》、《法理学前沿问题研究》、《法学方法论》等课程。
2. 长期开设全校公选课《中西方人文经典导读》、《史记与中华帝国文明》。
3.从2005年8月开始,应邀参加中央电视台12频道“法律讲堂”的节目录制工作,承担“法的印记”栏目的讲授任务,讲授中西方法制观念和精神,已经播出40多期;参加央视大型历史纪录片“历史的拐点”节目录制工作(已播出);担任中宣部、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央电视台重大历史政论片《礼乐中国》的撰稿人(之一,共四人,正在拍摄中)。
4.2003年到2006年主持“西南法学论坛”,邀请海内外名家作客论坛。
所获荣誉
1. 2004年入选“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
2. 2005年被授予“重庆市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称号
3. 2005年被授予“西南政法大学师德标兵”称号
4. 入选重庆市“322人才工程”第二层次
5.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九届“我爱我师——评选我心中最爱戴的老师”活动“优秀教师奖”
6.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届“我爱我师——评选我心中最爱戴的老师”活动“优秀教师奖”
7.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第十一届“我爱我师——评选我心中最爱戴的老师”活动“优秀教师奖”
教学与学术心得
本人向来关注教育哲学,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注重经典教育。泛览群书,兴趣广泛,主要研究领域涉及中西法律文化传统,尤以中国先秦及近现代、古希腊和德国古典思想为研究重点,而最终的学术旨趣则是法哲学。本人坚信,法哲学关涉的是法和法学的精神气质、价值诉求和意义根基,自由和权利问题始终构成为法哲学的灵魂,它不是注释性和技术性的研究,而是追问式、批判式与开放式的研究,其基本的表现方式是对法和法学语言与逻辑的自觉,只有语言和逻辑才能保证法学必须具备的理论超越性,才能摆脱经验、常识和习俗的干扰,而建立起内在的、独立的和绝对的标准;法学各个领域的研究需要法哲学的引领,必须具备法哲学的思维方式和理论洞察力的基本素养;法学家必须采取超越现有体制的立场,才能保证法学知识体系本应具有的反思性力量和资格。而中国法哲学的研究起步惟艰,尚处于“反思”和“学习”的思维训练阶段,对法哲学历史沿革的审察是中国法哲学研究首先应该做好的工作。因此,本人所采取的基本工作方案是反思式地研读人类法哲学大家的经典著作,特别关注的是中国先秦、古希腊和德国古典哲学家的法哲学思想,在解读经典著述的过程中努力突显法哲学的“问题意识”,梳理法哲学的基本概念体系、显明法哲学之基本思想范式,以便证明法学理论中真正具有意义的“当下问题”仍然具有历史根基,是历史所开放出来的问题;之所以要研习中西法律文化传统,一方面是因为本人坚信逻辑与历史的一致,本人试图让法哲学的逻辑回复到历史和经验之中,呈现历史的精神方向和经验的逻辑根据,而最终服务于现实的法律生活;另一方面,本人希望以法哲学的眼光重新诠释政治法律文化传统,使之成为政治法律智慧的活水源头,进而弘扬中华民族之精神道统,以真正呈现中华民族法律文化对世界秩序与和平事业的伟大意义,此乃本人近年来研究中国先秦诸子法哲学、《史记》以及近代思想家们权利思想学说的目的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