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5月19日起,海淀区马连洼街道部分区域实行管控措施,管控区域包括学校肖家河一区、二区、三区、四区4个家属区,2500余名教职工在管控区域生活。为切实做好肖家河家属区的疫情防控工作,在关键时期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经学校党委批准,北京大学肖家河家属区临时党总支成立。5月19日晚,学校通过线上视频方式,举行了肖家河家属区临时党总支成立宣布会。党委常委、常务副校长龚旗煌出席会议,会议由党委组织部部长宁琦主持。批复文件宁琦宣读学校党委关于同意成立北京大学肖家河家属区临时党总支的批复文件
查看详情
为凝聚北美校友力量、交流海外校友工作经验、推进校友工作发展、助力新时代母校建设,北京时间2022年5月8日—9日,第九届北京大学北美校友代表大会举行。会议包括未名论坛、北美校友工作研讨会等环节。北京大学校长郝平,中国驻旧金山总领事馆代总领事潘庆江,北大副校长、校友会常务副会长王博,北大原副校长、校友会常务副会长王杰等出席大会。5月9日,未名论坛采取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行,北京、旧金山两地设线下会场,校内学者、校友代表聚焦科技、人文、生命科学、半导体等前沿领域和热点话题进行分享与探讨,来自北美地区及全球
查看详情
北京话的起源、清代士人交游酬唱场景、康熙遗诏文书、中朝边境民俗、北京琉璃厂市景……这些潜藏在历史里的细节场景,都可以从大量异国文献史料中得到新的线索。一手的历史文献资料,正是补正历史认知、丰富历史社会文化图景的“源头活水”。明清两朝,来华的朝鲜使团人员将其在华时的所见所闻著录成书,历史上多称其为“燕行录”(明代称“朝天录”)。其巨大的体量、丰富生动的史料和独特的视角吸引了东亚多国与西方学者的关注和研究。2021年底,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漆永祥教授《燕行录千种解题》一书出版,这部耗时十五年完成的目录学巨著
查看详情
编者按:上个世纪末至今,一批优秀的青年学子走出国门赴海外学习深造,他们励志学成报国,经年沉淀,成长为各个领域内卓越的青年学者,并最终回到燕园继续探索学术、教书育人。“燕归来”系列报道,聚焦这批再度选择北大的优秀归国青年学者。他们的鲜活故事折射出北大校园文化精神生生不息的脉络传承,从他们身上,我们更可以感受到北大人那份独具的追求卓越、报效家国的情怀。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的新大楼坐落于北大东门外,沈国锋的办公室便在这栋大楼内。约定拜访的那一日,身着黑色休闲装的沈国锋骑着自行车,穿过北京冬日的晨雾而来。“我办
查看详情
接力青春,运动抗疫户外健身,你我同行骄阳似火,夏日初长正是挥洒汗水、释放青春活力的季节完全人格,首在体育北大团委将以更加多元、更具趣味性的运动方式为6个校区的北大青年带来全新的运动体验竞技设施全部进行核酸环境检测、科学消杀带来安全放心的极致享受5月17日至5月26日接力青春,你我同行!PKU户外挑战赛,只等你来!活动介绍百发百中篮球机里,接连不断的篮球,让人目不暇接。一重又一重的关卡,不断提升的数量难度,极具挑战性。动作灵敏,身姿矫健,留下的是“独孤求败”的身影。一锤定音大力挥锤,敲击铁盒,指针蹭蹭上升,
查看详情
“我希望成为一个更好的中国故事讲述者。”记者面前的哈萨克族青年,是北京大学第22届研究生支教团团长叶山·叶尔布拉提。大学一年级时暑假的一次经历,让叶山与志愿服务结缘。2017年夏,他与来自北京大学、西安交通大学、香港理工大学几位年轻人一起,去西安一家关爱智力障碍人士的服务机构,与智障朋友共同度过一天,让叶山深感“被需要”“被信任”。返校后,叶山加入北京大学青年志愿者协会,从此他走上志愿服务道路。回想起参加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联欢活动时的情景,叶山到现在仍很激动,“我要永远记住那一段经历”。201
查看详情
2022年5月13日清晨,北大第一医院眼科吴元主任医师、赵亮副主任医师、田甜主治医师、董梅英主管护师、钱宏宇护师等5名医护人员受国家卫生健康委指派,从北京出发前往河南焦作,执行为期2—3个月的“健康快车”任务。2022年5月6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国际交流与合作中心主任高卫中、中华健康快车基金会理事长王宁利在发车仪式上向北大医院医疗队员代表吴元授旗尽管受疫情影响无法前往车站送行,北大医院党政领导依旧高度重视此次任务,在队员们出发前一天前往眼科中心,为队员们送行。党委书记姜辉向5名队员致以敬意,鼓励大家尽全力完
查看详情
戴锦华老师是北大中文系最早从事中国电影理论及文化研究的学者之一她曾说——我生命中最深切的感知都是在文学阅读中发生的沉浸在文字所形成的画面、色彩、生命中我被它的密度、质感紧紧包围那是一种神奇的体验戴老师的书房就坐落于燕园的曲径通幽之处让我们一同走进她的阅读人生感受她的思绪流动点击视频,倾听戴锦华老师的讲述“混沌”中的书房我觉得书房不是一种陈设不是一种情调我不会在书房里玩它是一个专属于自己的可以自由阅读思考和工作的空间推开门,映入眼帘的是从地板延伸到天花板的一整面书墙。书架上摆放着不同时代、不同领域的各种书籍
查看详情
编者按:今年三月,杰出的西域历史语言学家、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段晴教授因病离开了我们。段晴教授生前是北大文研院的老朋友,参与文研院里的许多学术活动,她的离世,使北大失去了一位令人敬重的学者,文研院失去一位可敬可亲的师友。今天是段晴教授的生日,北大文研院公号特别推送院长邓小南教授的文章《“火”似的段晴》,以表达对她的追思。北大新闻网转载本文,让我们共同怀念段晴教授!段晴教授(1953—2022)今年3月24日晚,我和敬东、四龙到医院去看望段晴老师,当时内心的冲击震撼真是无以言表。不敢再期冀有奇迹发生,但也没料
查看详情
四月的末尾新一轮疫情来势汹汹面对严峻复杂的疫情防控形势燕园街道连日来共开展十一轮区域核酸筛查坚决遏制疫情扩散蔓延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安全自区域核酸检测战“疫”打响以来在社区始终有这样一群人在无私奉献他们主动请缨、驰援一线为疫情防控注入一股“志愿力量”“抗疫进行时 志愿在行动”在燕东园社区有这样一对“祖孙”搭档她们是奶奶张春明以及孙女张馨瑜从4月26日第一轮区域核酸检测开始张春明就主动报名参与志愿服务其间她还带上自己的孙女合力抗疫在社区“疫”线上形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与她一样参与志愿服务的还有刘树信每一轮核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