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为了用心用情服务好、关爱好退休教职工,全力投入到保护退休老同志生命健康的工作中来,让退休教职工们切身体会到学院的温暖,大气科学学院党员教师切实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决扛起疫情防控政治责任,全力守护退休教职工健康,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让党旗在学院疫情防控一线高高飘扬,谱写了一曲动人的"战疫之歌"。为丰富退休教职工在疫情期间的生活,学院党委、行政及时为退休教职工邮寄《南京大学校报》,同时在退休通知群发送电子版本,方便退休教职工随时阅读;学院党委及时在退休通知群传达学校党委的最新防控政
查看详情4月16日,南京大学生物学科创立100周年发展大会在仙林校区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国科学院院士、校长吕建等出席大会并致辞。钟南山院士、饶子和院士、陈香美院士、陈晓亚院士、宋保亮院士等专家在线出席庆祝大会。大会发布了《中国科学》院庆专刊、《南京大学励志绘本·生命科学篇》,成立了首届南京大学生命科学院发展委员会,启动发布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发展基金。本次大会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召开,采用线下线上相结合的方式举办。现场参会的还有校领导谈哲敏、张峻峰、龚跃、陈建群,学校机关部处领导代表,兄弟院系领导代表,生命
查看详情代谢疾病已成为我国重大的公共健康问题。肥胖、2型糖尿病、脂肪肝等代谢性疾病目前在我国呈迅猛高发之势,这严重影响国民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造成了沉重的社会负担。脂肪组织是维持机体能量平衡和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重要多功能代谢器官。脂肪组织具有极强的可塑性,其重要表现之一即在冷刺激下,储存能量的白色脂肪组织可转变为消耗能量并适应性产热的褐色脂肪组织,这一过程称为“白色脂肪组织产热性重塑”,或称为“褐脂化”。对代谢健康诸多有益的褐脂化为治疗肥胖和代谢疾病提供了巨大的潜力。甘振继教授课题组前期系列骨骼肌代谢研究揭示了F
查看详情4月13日,为加强基层党支部标准化建设,提升支部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进一步落实学校疫情防控各项工作,环境学院举办了"奋进新征程,喜迎二十大"支部书记培训会暨疫情防控工作师生交流会。会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举行,环境学院领导、党委秘书、辅导员和学生党支部书记,以及我校党委组织部相关人员共计20余人参会。会议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周媛主持。环境学院党委书记刘建萍宣读了《关于表彰南京大学环境学院2021年度"最佳党日活动"的决定》。她谈到,各支部的党日活动有数量、有质量,有形、
查看详情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办公厅和中国科协办公厅联合印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示范基地2021年度评估结果。其中,南京大学在全国212个双创示范基地中获评"优秀"。2021年,南京大学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围绕落实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战略部署,充分发挥自有人才资源优势,持续开展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校企行"专项行动和精益创业带动就业专项行动。在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校企行"专项行动中,基地做实结对共建,抓实"六个一批&quo
查看详情4月4日,江苏省教育厅召开全省教育系统疫情防控工作视频调度会,听取各高校疫情防控工作情况,传达近期教育部及全省疫情防控有关会议精神,部署全省学校疫情防控下一步工作。南京大学在仙林校区行政南楼开设视频分会场,中科院院士、校长吕建,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邹亚军,校党委常委、党委研工部部长周济林出席会议。我校公共卫生工作领导小组各专项工作组负责人和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人员参加会议。视频调度会上,与会人员深入学习了省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省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张爱军同志,副省长马欣同志关于大学校园应急状态下疫情防控工作的
查看详情2022年2月14日,教育部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公布,共有建设高校147所,建设学科中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布局59个、工程类学科180个、哲学社会科学学科92个。南京大学共有16个学科入选,其中文科5个,位列全国第四(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自主建设的学科自行公布,不在统计之列)。据介绍,首轮“双一流”建设于2016年启动,至2020年结束。根据首轮监测数据和成效评价,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按照“总体稳定,优化调整”的原则,经过“双一流”建设专家委员会研究,以需求为导向、
查看详情2022年1月19日,我校应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以下简称“名词委”)邀请,签署了“术语与翻译跨学科研究基地”共建协议,并将择日举行揭牌仪式。名词委于1985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是经国务院授权,代表国家审定、公布各领域规范术语的权威性机构,对中国自然科学和技术以及人文社会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术语发展具有重要规范指导作用。名词委曾于2011年与2017年先后与我校外国语学院双语词典研究中心合作,成功举办了首届“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全国学术研讨会以及“术语▪知识•话语——“面向翻译的术语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
查看详情近期,南京大学赖耘教授、彭茹雯教授和王牧教授合作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突破了依赖于包层的传统波导物理图像,在纯电介质系统中提出了一种无需包层的超紧凑波导阵列与光子回路的新原理。他们通过原理性实验成功展示了与空气完美阻抗匹配且具有直角转弯功能的零间距波导阵列,以及沿弯曲路径传播并遍历整个物理空间的无包层光子回路。纵观波导发展的历史,包层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波导系统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图1传统波导与无包层波导的对比示意图中,普通介质波导(见图1(a))和光子晶体带隙波导(见图1(b))都需要低折射率介质或全带
查看详情肿瘤的免疫治疗近来取得了巨大进展。进一步开发可定位于肿瘤病灶、而非全身性的免疫干预方法,将有望推动更高效低毒的免疫治疗。新兴的合成生物学为这种"智能化药物"的研发提供了可能,近年来基于基因组编辑技术的CRISPRa/i表观遗传调控工具的出现,更是为灵活实现肿瘤功能重编创造了条件。然而,目前许多识别肿瘤中高表达转录因子(transcription factor, TF)的合成基因环路缺乏严格的肿瘤特异性。因此,如何运用肿瘤中通常发生特异失活的转录因子(如p53)信息来精准门控肿瘤免疫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