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华东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985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华东师范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华东师大学子赴新疆开展野外实习

发布时间:2021-07-30 09:09:27    浏览次数:316    来源:华东师范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7月16-18日,华东师大地理科学专业、历史学专业拔尖班师生一行分别前往天山一号冰川和天山天池进行实习考察。



吕红华教授途中讲解天山地质地貌特征

“冰川活化石”

天山是世界七大山系之一,天山一号冰川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鲁木齐县境内,属于天格尔山北坡乌鲁木齐河的河源区。在中科院天山冰川站,负责人李忠勤研究员介绍了天山站的概况和人才培养工作并与在场师生进行讨论交流,帮助同学们深刻理解了中国大陆冰川的特殊性和重要意义,并了解目前正在进行的各项冰川研究及其涉及到的各类技术和原理。

上山途中,团队老师对沿途观察到的地质地貌特征等进行了深入讲解。面对起始点就接近3500m的海拔高度,生活在平原的大多数同学都表现出了可见的不适应——呼吸急促、步伐发沉。但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良好的团队意识,所有人都顺利到达海拔3850m的天格尔峰纪念碑。

7月17日,同学们在地理科学学院周立旻教授、史贵涛教授、吕红华教授的带领下,地理科学专业拔尖班同学们再次向天山一号冰川发起挑战,探索近现代全球变化背景一号冰川消融变化及其记录的环境演变信息提取,野外采样目标是登上冰川冰斗区,获取乌鲁木齐河源冰芯及冰水样样品。为了使实习更加安全有效,史贵涛教授在出发前为同学们进行了培训,阐释了冰川的各种特性、冰川的形成机理及冰川相关工作的开展。



地理科学学院吕红华教授讲解冰川地貌知识

这一次的路程较之前更加困难,同学们需要穿过一段极陡的冰碛物碎石坡、冰冷湿滑的冰川舌区和隐伏冰裂区。师生们克服了艰难险阻安全进入海拔4000m的冰斗区,顶着混合着雪粒冰冷寒风和极寒的温度,挖雪坑、采雪样、钻冰芯,对样品进行了现场的定点、观测、记录和标记保存。

在老师们的指导下,同学们在冰川上挖取了一个45cm深的雪坑,在雪坑中进行分层取样,通过两次冰芯钻取,最终获取了长达70cm的冰芯。今年正值华东师范大学建校70周年,师生们将其命名为“华师一号”冰芯,为母校送上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祝福!

地理科学学院师生在冰川上向华东师大送上一份特殊的生日祝福

“瑶池仙境世绝殊,天上人间遍寻无”

天山天池,古称瑶池,地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昌吉回族自治州阜康市境内,是博格达山北麓三工河流域的重要高山山间湖泊,三工河流域从东天山的博格达山北坡冰川通过三工河进入准格尔盆地的古尔班通古特沙漠,它与东天山南坡冰川经火焰山进入吐鲁番盆地形成良好南北对比格局。

同学们通过在上山途中的观察,就构造与岩性、天池的成因、冰川发育情况三个方面进行了汇报。

地理科学学院副院长周立旻教授进行了细致的点评与讲解,更要求同学们将此次新疆实习过程中涉及的东天山天池所在的三公河流域,吐鲁番盆地的白杨河流域,北天山乌鲁木齐河流域等三个流域从河流发源地到流域终点的构造、水文、地貌特征、格局的异同进行对比分析,以深入自然环境对“丝绸之路”沿线人地过程的影响。

史贵涛教授就当地冰川发育情况进行分析,从雪线、地形等多方面综合因素得出了天池并不是冰川构造的结论,并与周立旻教授共同强调地理研究要考虑多方面因素进行综合判断。

王东启教授以天池为例对深水湖进行讲解,提出人类活动可以大大加速湖泊富营养化,进一步使湖泊向沼泽、土地演化。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