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咨询电话:
4000966658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暨南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首次获批创新研究群体!我校获2021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279项直接

发布时间:2021-08-23 09:22:58    浏览次数:398    来源:暨南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公布了2021年度集中受理期评审结果,我校共获资助279项,获资助直接经费1.37亿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0.7%,获资助直接经费再次创历史新高。面上项目立项数稳步增长,创新研究群体实现了历史性突破,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项目取得丰硕成果。

从项目类型来看,获资助面上项目持续增长,连续两年突破百项大关,2021年达到128项,较去年增长10.3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千万级”重大类项目取得历史性突破,首次获得创新研究群体项目;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1项,我校培养的国家杰青增至6人;还获批优秀青年科学基金4项,较去年翻番;获批重点项目3项。

我校获NSFC重点重大类项目清单(集中受理期)

从各二级单位申请与资助情况来看,立项数排前三位的单位为医学部-第一临床医学院(35项)、医学部-第二临床医学院(25项)、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2项);申报数超20项、资助率排名前三位的单位分别为医学部-中医学院(36%)、环境与气候研究院(36%)、光子技术研究院(33%)。

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建设以来,我校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实现高速增长,基础研究的科研实力显著增强,面上项目稳步增长,重点重大类项目数量不断取得突破,质量不断提高,标志着我校已逐步形成了一支稳定从事基础研究的高水平科研队伍;同时,创新研究群体、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重大研究计划集成项目等标志性成果不断涌现,反映我校人才集聚效应不断增强,体现人才引培工作科技红利的逐步释放,是我校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的重要成果,也是擦亮暨南金字招牌的直接体现,标志着我校科技工作“从量的积累向质的飞跃”的转变。

当前,我校“人才强校”战略正处于转型升级的新阶段,学校将坚持“四个面向”的战略方向,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创新工作的政策引导和顶层设计,鼓励科研人员开展有组织的科学研究,探索后疫情时代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内涵式发展道路,力争2022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作再创佳绩,为高水平大学和“双一流”建设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和支撑。

【“大气化学”创新研究群体介绍】

我校环境与气候研究院邵敏教授领衔,骨干成员郑君瑜教授、王雪梅教授、王伯光教授、袁斌教授、俞鹏飞教授共同申请的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大气化学”获资助立项,直接经费1000万元。“大气化学”创新群体是历经20多年的合作和共同奋斗基础上形成的,该群体瞄准大气化学的关键难题“挥发性有机物(VOCs)来源及效应”开展基础理论和方法学创新,在VOCs 源排放化学活性闭合、VOCs 降解转化新机制方面取得突破,在研究范畴上从大气污染拓宽到气候效应。群体的发展注重学术研究与决策支持并重,为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PM2.5 和臭氧协同防控在精准高效VOCs 减排方面取得成效。



“大气化学”创新研究群体成员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介绍】

何蓉蓉,暨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优青,广东珠江学者特聘教授。担任中医学院副院长、中药及天然药物研究所副所长、广东省疾病易感性及中医药研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教育厅疾病易感性及中医药研发创新团队负责人。Phytomedicine和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副主编。从情志应激增加“疾病易感性”的独特视角创新和建立适合中医药作用特点的动物模型用于中药药效评价。在Nat Chem Biol、Nat Commun等期刊发表SCI论文一百余篇。主持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课题和科技部“重大新药创制”专项课题。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一完成人)、教育部高等学校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一完成人)、中国专利优秀奖(第一完成人)、广东省丁颖科技奖、中华中医药学会创新人才等奖项。



何蓉蓉教授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