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中国科学院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国科大2021-2022学年秋季学期正式开课

发布时间:2021-09-07 15:07:04    浏览次数:442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9月6日,中国科学院大学2021-2022学年秋季学期正式开课,新生们带着蓬勃朝气,正式拉开“国科大生活”帷幕。教室里,教师或讲解精心制作的PPT,或在黑板写下工整板书,或走下讲台和学生讨论,学生翻开崭新笔记本,墨笔簌簌写下知识要点,观点交流,思维碰撞,在这“方寸”课堂间不断上演。









第一节课下课铃响,新生走出教室有感而发:

我在国科大的第一堂课是与我研究方向相关的基础课程《材料化学》。

向军辉老师从三句寄语开启了这门课程。他说,精神教育永远在知识教育前面。作为新时代研究生,我们需要在学习新知识、新技术之前,培养责任感、荣誉感和家国情怀,厚植科学精神。

课上,向老师详细介绍了课程整体框架、课程内容、资源获取等,便于我们根据自身情况确定是否继续选修本门课程。

向老师的讲课风格比较轻松幽默,课堂形式也不单一,包括小组分工合作完成课堂报告、书面报告等。未来这一学年还有诸多课程,我希望每节课都能全身心投入,与老师同学们一起思想碰撞,携手并进。

——郭宁 2021级纳米科学与技术专业直博生

清晨五点十一分,醒来静静卧听窗外秋雨虫鸣,这生命凯歌震撼并且涤荡了我的灵魂。我未曾想到落雨之际,依旧有万千昆虫振动双翼,愈是在秋凉弥留之际,愈要轰轰烈烈、争分夺秒。

七点半左右,我到教学楼准备听吴英毅老师的《微分流形》。于我,数学是与造物者沟通的语言,也是学海深处的氧气。我不愿单在浅滩上与日月潮汐风花雪月。当然,我也不愿在探索海底世界时窒息。

选择《微分流形》作为第一堂课,源于在一次聊天时,我得知这门课所研究的时空已从我们熟悉的三维欧氏空间拓展到了四维闵可夫斯基空间,这时候两点之间直线最长。我不禁想体验一下欧式空间思维被打破的感觉,于是我来了。

在课上,有同学在老师证明完“可数多可数集的并为可数集”命题后,提出了自己的证明方式,同样也可以完成证明。我便发现,这里的老师和同学是平等的,每一个人都是笃学者、求知者和证明者。

现在我更加期待接下来的专业课了!聆听万物与自我表达是我热爱生命的方式,而科学研究将教会我如何去听懂万物。唯愿我守本真心,端端焉力索宇宙之真理而再现之。

——朱玉菡 2021级凝聚态物理专业直博生

《密码分析学》是我这学期的第一课。

上课前,老师已经在教学系统内上传了预习讲义、推荐了相关专业书籍。课堂上,老师讲授详略得当,娓娓道来,常补充知识点的历史背景和当下研究现状,让我们能在短短几句总结拓展里,对其有更全面的认识。

正如老师所说,在研究生阶段,我们不应再将眼界局限于分数,而是应该培养兴趣、提高能力、拓展知识边界。我相信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会获益颇丰。

——廖鹤明 2021级密码理论与技术专业直博生

《公共管理学》是我们的专业基础课程,也恰好是我在国科大的第一门课。我认为研究生阶段课程最大的特点就是要求我们不能再被动地接受知识,而要主动地思考、发问,与老师积极交流。

授课老师叶中华老师非常亲切,在走廊上碰到我们每一个同学时都会和蔼地打招呼,让我留下了深刻初印象。

从老师经验阅历与课程内容结合的生动讲授中,我对社会科学的使命有了新的认识,也感受到了经世致用的国科大人胸怀。

老师用对晚辈的谆谆教诲,提醒我们要冷静、全面、客观地思考政策、评判政策,循规、守正、心怀人民。这也应当成为我们每一位科研人的品格。

——王子彤 2021级公共管理专业研究生

聂超群老师的《高等工程热力学》课深入浅出,虽然第一节只是提纲性质的绪论课,但依然酣畅淋漓。

“孤立系统必须满足熵增定律,人类的进化作为和人类生存环境耦合的子系统之一,却在实现由无序到有序的过程。”听到此,我感慨于人的主观能动性,更惊叹于这充满韵味的比喻。我觉得,科学是有温度的。

关于熵,印象深刻的另一点是讲到时间的单矢性。聂老师劝慰之,我们回不到过去,但可以追求未来。时间长河跨越两千多载,屈原那一句“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与今日听闻的单矢性遥相辉映。虽沧海一粟,却感受到科学带给我的关怀和情感。

——邓宇宏 2021级流体力学专业研究生

不知不觉,我来到国科大已有一周的时间了,认识了许多优秀有趣的老师和同学后,我对自己在“离科学最近的地方”开启下一段学习旅程又多了几分期待。

我的大学第一堂课是方明老师的《线性代数I-B》。方老师别出心裁地重构课程大纲,沿着代数学发展的脉络开展教学,让我们循着历代优秀数学家的足迹进行学习思考。我坚信,在这门课上,我学到的不仅是知识,更是思想、是情怀。

“在国科大的学习不可能一帆风顺,你们要时刻做好吃苦的准备”,我想,方老师的话不仅适用于我们的学生生涯,更适用于未来的漫漫科研路。在国科大本科四年,修炼、成长、蜕变,我期待着,期待遇见更好的自己。

——张韩乐 2021级心理学专业本科生

我的大学第一堂课是赵亚溥老师的《力学》课。赵老师被学生亲切地称为“赵爹”,他希望我们具有“社会责任”,养成“批判性思维”,努力成为未来科技界的佼佼者。他从牛顿力学开始,介绍经典力学的发展历史、科学家小故事和科学哲学思想。

与高中物理不同的是,“赵爹”提醒我们,学习大学物理不能只做题目,“你见过哪个大物理学家的发现是做题做出来的”;更要培养科学的思维,自己去思考问题,甚至“你可以质疑最顶级期刊”。最后他也给我们留了几道很难的思考题,但我相信,凭借我的努力,我一定能学好这门课!

——宁钰成 2021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不同于高中时重视老师对学生的单向输入,大学课堂是老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

从“Mathematical Bridge”轶事谈起,郑群老师在《大学英语》课首先与我们探讨科学家的品质,在大家陆陆续续提出“persistence”“curiosity”等后,老师补充了“ignorance”,即“I know that I know nothing”,鼓励我们勇于探索未知世界。

虽然处于艰难的口语复健阶段,但积极热情的组员同学和亲切温和的老师大大缓解了我的恐惧心理。经过一番手脚比划和多方协助,我们初步了解彼此,也交换了有关压力来源的看法。开学第一堂课的破冰之旅顺利结束~

——徐天怿 2021级生物科学专业本科生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