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中南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985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中南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中南大学赵中伟团队研发出“钼冶金新技术”

发布时间:2021-09-18 14:11:57    浏览次数:651    来源:中南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近日,中南大学冶金与环境学院赵中伟教授团队研发的“钼冶金新技术”在北京通过了中国有色金属学会组织的专家评审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技术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氨浸法一直是我国生产钼酸铵的主流工艺。严格的钼焙砂品质要求、溶液的净化提纯技术局限,使得钼资源的利用率不高,钼酸铵产品难以满足高纯钼深加工的要求,重金属危废渣、氨氮废水排放等一系列环保问题阻碍了企业的发展。多年来,赵中伟教授团队联合成都虹波钼业有限责任公司、郑州大学、成都鼎泰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开展研究,突破了沿用了半个多世纪的氨浸法工艺技术瓶颈,发明了强碱浸出低品质钼焙砂-高浓度钼离子交换制备高纯钼酸铵的新技术,实现了低品质钼焙砂中钼的清洁、高效、低成本提取利用。开发的“NaOH强碱浸出低品质钼焙砂”技术,实现钼清洁高效浸出的同时,产出低品位铜精矿,实现了伴生金属铜的回收利用;开发的“离子交换与沉淀耦合深度除钒钨”技术,将钼酸盐溶液中钒钨的浓度降低至5ppm以下,并将钒以钒酸钠、钨以高钨渣形态产出,实现了钒钨的资源化利用;开发的钼高浓度离子交换技术,大幅减少了交后液的产出,通过“反渗透-电渗析”相结合的方式,使85%以上的废水回用,其余废水外售给氯碱企业,实现了废水的零排放。

该技术已在成都虹波钼业有限责任公司建成了年产6000吨二钼酸铵的生产线,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该技术的推广应用有利于提高钼冶金的技术与装备水平,对推动钼冶炼行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