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榆树成林,陕西省最北端的榆林市,煤油气盐等资源富集。
曾经,由于生产效率较低、环境污染严重、能源利用率低等问题,陕西榆林这座传统能源型城市面临发展瓶颈。
近年来,榆林加快建设世界一流高端能源化工基地,持续推进工业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高质量发展转型之路。
聚齐“化黑为白”产业链
榆林矿产资源富集,现有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资源18种,是建设中的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其中煤炭储量达1490亿吨。
黑色的煤炭既可变成白色的甲醇,也能转换成各种化工产品。
“十三五”期间,总投资超1200亿元的循环经济煤炭综合利用项目选址榆林。项目负责人说,煤炭变身过程,若用颜色变化来描述,即“化黑为白”;若以最终成果来评价,即“低碳环保”,过程中诞生了“可降解材料”。截至目前,榆林已形成了技术路线成熟、产品种类多样的煤炭深加工产业体系,进一步解决了塑料制品白色污染问题。
从资源到产品,再到可再生资源,榆林已聚齐“化黑为白”完整产业链。
“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
榆林地处毛乌素沙漠和黄土高原过渡地带,环境脆弱,生态文明建设更为迫切。
党的十八大以来,榆林紧盯黄土高原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目标,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持续推动市域国土向绿色迈进,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根本性转变。
2020年以来,榆林启动“塞上森林城”提质增效行动,企业积极投身生态文明建设。140多家企业筹集资金15亿余元,累计完成营造林及种草面积79万亩,城市从“填绿镶边”转变成“扩绿增厚”。
眼下,榆林干部群众正秉持绿色发展理念,向着“天更蓝、地更绿、水更美、空气更清新”的美好愿景阔步前行。
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轰……”榆林高新区某公司的维修车间里,工人们正在操作设备维修煤炭机械,机器运作的声音宛如一曲劳动交响乐。该公司自主研发并运用到实际生产中的关键轴类零件表面修复技术十分亮眼。“这项技术不仅降低生产成本,也为客户节省了维修成本。”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2020年以来,榆林市产学研合作全面升级,高端研究团队相继落户。榆林市围绕能源化工、现代特色农业、医疗卫生等领域,评价登记科技成果47项,成功筹办“陕西百项科技成果转化进榆林”活动,签约合作项目19项,合同总金额48亿元。
榆林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说,“十四五”期间,榆林将实现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发展动力实现根本转换,迈入创新驱动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