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网站

  • 未认证

  • 机构名称: 遵义市立本红色文化教育中心
    机构地址: 贵州省遵义市红军街遵义会议研究中心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遵义市立本红色文化教育中心> 头条新闻>
培训动态
机构新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遵义:追寻红色印记,弘扬传统精神

发布时间:2021-10-13 15:08:07    浏览次数:1139     来源:遵义市立本红色文化教育中心

1935年2月24日至3月1日,红军取桐梓、占娄山关、再夺遵义城,取得了遵义战役的胜利。遵义战役中红军以弱胜强,变被动为主动,是红军长征以来取得的较大的一次胜利,意义深远。如今,时间已过去86年,硝烟已经散去,但红军给遵义人民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一直激励着遵义人民奋发向前。

老物件,见证夺取桐梓的战火硝烟

梁隆贤女士是一名文化收藏爱好者。在她的家里,收藏了红军长征途中,遵义战役前夕新站战斗、二渡赤水、二战桐梓路过桐梓县大河镇石牛村、燎原镇桥头村等地,用过的老木桶、老盐罐、围炕、老木桌椅、老棕衣等600余件老物件。

“这个木桶来自92岁高龄老人李瑞金家里,红军二渡赤水回黔北途经桐梓县燎原镇桥头村的第二天,红三军团部分红军在村里头架锅煮饭吃,但因当时不熟悉地形,挑了煤水煮的饭苦涩难咽,便来李瑞金的家里,请他的父亲带路找清亮水。当时他的父母亲怕被当成壮丁,特意用了一根拐杖装跛脚,最后发现红军很好相处,临走时还把剩的饭装进水桶送给他的父亲,看看还有没有用处,李瑞金老人的父亲回家立即向妻子说:“这些兵和以往的不一样咧!”梁隆贤会不厌其烦、如数家珍地一遍遍向友人讲述每一个老物件背后的故事。

拂去岁月浮尘,这些老物件,成了红军在遵义战役前夕途经桐梓艰难困苦、战火硝烟的最好见证。时至今日,红军在桐梓的足迹和故事被当地群众铭记,夺取桐梓,争夺娄山关,拉开遵义战役序幕的历史仿若再现。

传唱“红色歌谣”,永续精神

红军街,毗邻遵义会址,是游客必去的一个红色旅游景点。

每逢周六、周日下午两点到四点,在红军街的红歌长廊里,都聚集一群充满活力的老人,他们头戴红军帽、身着红军衣服、红军鞋,拉着二胡,弹着古琴,高唱着一首首红色歌谣,引得游人驻足聆听。他们的歌声已然成为红军街上一道靓丽的风景。

“我们以红歌的方式,传承红色基因、弘扬长征精神。同时,用歌声唱出红军在遵义发生的一个个惊心动魄、感天动地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遵义,了解在遵义发生的红色故事。”文化艺术团团长刘天成告诉记者。

事实上,红军长征时,无论遇到多么残酷战斗及恶劣的环境,都没有放弃文化学习和开展文化宣传工作。

红色革命歌谣,对宣传文化内容、发动群众、推动运动起着重要的作用,成为鼓舞红军士气,战胜敌人的“文化武器”,以及鼓舞人民群众的精神粮食。

红色歌谣,大体分为宣传教唱和创作两大类,大量的歌谣粉碎了谣言,让群众明白了红军主张。

1935年1月,红军来到遵义,开展了一系列热火朝天的文化宣传活动。“红军之友社”与红军工农剧社的同志经常一起排演节目,在街口、路边高唱革命歌曲,并教会了遵义老百姓唱《当兵就要当红军》《上前线去》《决战在今朝》等歌曲,征服了遵义人民,动员和组织了五千遵义子弟参加了红军,壮大了红军队伍。

《随军西行见闻录》中写道:“遵义十二天中确有五千人加入赤军。此辈均系川黔滇籍之贫民或退伍者,对于川黔滇之地方情形均熟悉。此辈加入赤军,对于赤军有莫大作用。以后朱毛能转战于黔北者(系指四渡赤水战役),此辈出力甚大也。”由此可见,红军宣传工作和红色歌谣的巨大战斗威力。

1935年2月24日,红军主动发起遵义战役,击溃黔军一个团,重占桐梓,揭开遵义战役序幕。26日,红军攻克天险娄山关。28日,再次攻占遵义城,歼灭黔军2个师。此战役歼敌20个团,俘敌3000人,取得了长征以来的重大胜利。

28日当天,红军文艺工作者莫休站在硝烟未烬的古城遵义,创作了热滚滚的《再占遵义歌》,“遵义城边的决战,我们胜利了,打得烟鬼王家烈,烟丢掉。遵义城边的决战,我们胜利了,这是胜利的开始,不要骄傲。”

当时,由于没有配曲,工农剧社社长李伯钊用苏联红歌《送别》填上,马上就教唱大家。它反映了会议之后,红军一反过去被动挨打的局面,纵横驰骋于40万敌军重重包围之中而取得伟大的胜利,并告诫红军指战员要戒骄戒躁,乘胜追击,再创佳绩。

二占遵义,遵义大捷;军心大振,雀跃欢歌。

红军仍不忘提高警惕,决不头脑发热,《再占遵义歌》这支战斗歌曲,坚定了红军战士的革命理想和信念,并为指战员送去了“这是革命的开始,不要骄傲”的警示“及时雨”,要勇于排除万难,直至取得最后的胜利。

此后,红色战斗歌曲《再占遵义歌》在群众中广为传唱,直至现在。

像这样的红色歌谣,作为革命文化的载体和组成部分,真实地记录了长征途中的光辉历程,成为解读长征精神的重要文本和视角。同时,红色歌谣也成为当今社会凝聚人心、战胜困难、开拓创新的强大精神动力。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干训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