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中国科学院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汉学家孟斐璇先生做客明德讲堂:“乐器之王”的起源与诞生——探寻键盘-弦鸣乐器的历史演变

发布时间:2021-10-18 15:56:14    浏览次数:288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10月13日晚,明德讲堂思想系列讲座M737——《“乐器之王”的起源与诞生——探寻键盘-弦鸣乐器的历史演变》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报告厅举行。



主讲人 孟斐璇先生

本次讲座特邀前意大利驻华使馆文化参赞、汉学家孟斐璇先生以理论和欣赏相结合的方式为同学们介绍家喻户晓的乐器——钢琴的发展历程。国科大人文学院汪前进教授主持了本次讲座。



主持人 汪前进教授

孟斐璇先生提出了几个问题作为开篇:哪些古代乐器在构造、工作原理和音响效果方面可能是钢琴的祖先?哪些音乐上的需求可能是发明钢琴的动力?什么样的乐器算是“原始钢琴”?钢琴诞生后又发生了哪些演变?



孟斐璇老师悉心讲解

钢琴是世界上普及率最高的乐器之一,在场有不少同学举手表示自己学过钢琴,喜欢听钢琴曲。主讲人先从词源角度解释了“pianoforte”一词的意义从“弱和强”到“钢琴”流变,指出钢琴相比其他乐器最大的优势就是可以充分表现声音强弱。钢琴可以满足上千人的大型音乐厅的演奏需求,音域宽广,音色也十分稳定。在结构上,钢琴有击弦弦鸣、多弦共鸣腔和键盘三个要素,分别产生于史前时期到中世纪的不同时期。



同学们认真听讲

击弦-弦鸣乐器发展到鲁特琴时,已经出现了把共鸣腔放在琴弦下的结构,但此时琴弦的数量还不足以覆盖整个音域。直到14世纪,击弦形式的萨特里琴才第一次具备了大部分钢琴的音域特征。四百年后,意大利的制琴巧匠克里斯托福里最终在锲槌键琴基础上制造出钢琴。他制造的钢琴太过精密,以至于这种乐器流行之初的时间里是经过简化的,反倒是今天的钢琴更加接近其最初的设计。主讲人用图、文、声并茂的课件展示了各类“准钢琴”的样貌和音色,同学们仿佛亲临历史上的音乐现场。



国科大学子提问

讲座最后,孟斐璇先生从两个角度总结了钢琴的兴起。一方面,钢琴带给后来的人们一种崭新的音色,一种发达的标准化乐器;另一方面,钢琴也取代了许多与它形式近似的而音色不同的乐器。当代音乐发展更需要关注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对音色的追求,音色的变化构成了音乐中一个重要的维度。讲座后,同学们就讲座内容结合个人学习与欣赏钢琴的经历向主讲人提问探讨,现场气氛热烈。

主讲人介绍:孟斐璇(Franco Amadei),汉学家,意大利人。拥有深厚的汉学和语言学教育背景,在华工作30多年期间担任过国际企业高管、意大利使馆文化参赞以及多项艺术、文化项目的策划、组织工作。长久以来,他跟多家学术、艺术机构合作当中策划、主持了多项讲座、论坛、课程等等活动,涉及范围包括意中文化、艺术交流史,意大利语言学以及西方乐器和音乐历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