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同济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985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同济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取得重要进展

发布时间:2021-10-28 09:04:54    浏览次数:589    来源:同济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同济大学牵头建设的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是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重点项目,上月(9月23日)揭牌成立,助力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深入发展。研究院现已落地青浦区金泽镇大观园片区迎园(位于金商公路708号),相关工作正有序扎实推进,已在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双碳政策制定、零碳技术和社区示范等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为服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同济大学主动发挥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科的优质资源优势和丰厚积淀,积极深度参与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示范区的建设。在上海市政府和示范区执委会的指导下和青浦区的支持下,牵头建设“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旨在面向长三角生态绿色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创新需求,联合长三角地区顶级高校和优质科创资源,力争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等方面形成跨区域、多学科融合的创新机制,共同服务长三角高质量一体化建设。



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依托同济大学与南京大学共建的污染控制与资源化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同济大学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学院、由同济大学等“华东八校”共同发起组建的“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等多个高端研究平台,以校企共建的研发中心和企业行业联盟为支撑,各方聚焦可持续发展领域的重大科学问题和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围绕气候变化与全球生态、资源循环与清洁能源、污染防治与生态修复、低碳城市与绿色建造、绿色车辆与智能交通、循环经济与公共健康、智能感知与数字孪生等七大研究方向,协同开展创新研究,以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绿色低碳前沿引领性原创技术,并加快科技创新成果的高效转化、产业化,努力建设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创新高地、国际创新网络的重要枢纽与精尖产业承载区,持续助力示范区高质量一体化发展。目前,同济大学已有来自12个学院的多学科团队参与到研究院的科研工作中来。



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所在的迎园以传统江南园林院落式建筑布局,门匾“迎园”二字由著名古建筑园林艺术学家、同济大学教授陈从周先生题写。迎园内,现已汇聚、展示一批绿色低碳前沿示范技术及其应用,包括咖啡渣循环再生饰面板、全循环—零排放生态公厕技术、碱性电解水制氢系统、储氢压缩加注系统、微型空气质量监测系统、光储直柔新型建筑供电系统、碳足迹实时监测平台、绿色装配式建筑技术等。由同济大学与中国节能环保集团、中国煤炭地质总局、宝业集团、上海国惠环境公司共建的4个碳中和与生态环保研究中心,目前已入驻迎园,推动校企开展实质性合作。这4个研究中心也是示范区重点合作项目。



近日,由长三角示范区执委会联合上海青浦、江苏吴江、浙江嘉善,会同同济大学团队编制完成的《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指导意见》正式下发。这标志着同济大学受示范区执委会委托全面开展的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研究取得重要进展。目前,研究院正在起草示范区“双碳行动方案”,拟于今年底或明年初推出。在开展“双碳”战略研究的同时,在示范区执委会委托和指导下,同济大学还积极推动零碳技术和社区示范工作。长三角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将把迎园打造成为在建筑建造、材料设备使用、空间日常运维、能源监测等全方位的零碳示范社区。



研究院将明确示范区碳达峰碳中和路线图,联合多方力量打造长三角一体化碳中和示范基地,以期为长三角一体化示范区加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率先引领形成绿色低碳发展新范式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和量化依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