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华侨大学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全校党员干部和师生员工在上级党组织的坚强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开拓奋进,努力拼搏,学校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人才培养、文化传播、科研创新、社会服务、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工作都取得了新的成效,学校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
今起推出【“侨”精彩 共回眸】专题报道,回顾第五次党代会以来的成就和经验,喜迎学校第六次党代会的胜利召开。
作为一所以“为侨服务、传播中华文化”为办学宗旨的高校,华侨大学持续践行文化传播使命,助力华文教育和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尤其是第五次党代会召开以来,学校多措并举,推动华文教育转型升级,扎实推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推动华文教育转型升级 促进中华文化海外传播
充分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智慧华文教育。“互联网+”、云技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华文教育中的应用已是大势所趋。2014年,华文教育领域首个“智慧教室”落户华侨大学,在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同时,也为海外华文教师储备了丰富的视频教学资源。2017年,学校的智慧教学平台已经拓展到海外,并依托该平台,已开设12门华文教育数字在线精品课程。2020年,华侨大学联合人工智能企业建设“智慧华文教育产教融合创新中心”,为华文教育插上信息化、智能化的翅膀。2020年3月以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海外华文教育线下教学面临巨大挑战,华侨大学迅速回应海外社会的迫切需求,为海外华裔青少年、华文教师、华校校长等开展各类“云”培训、“云”教学。自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已为7900名海外华文教师提供培训和教学服务。
华侨大学联合人工智能企业建设“智慧华文教育产教融合创新中心”
华侨大学为海外华裔青少年开设“中华才艺云体验课堂”
推动国家华文教育标准化、正规化、专业化建设。华侨大学发挥深耕华文教育的优势,研制海外周末制中文学校教学大纲,开展华文教材修订重编并取得阶段性进展,顺利完成海外华文教育普查,建设“海外华文教育数据库”建设等。同时,加强华文教育研究,编撰出版《世界华文教育年鉴》6部,创办《世界华文教学》集刊,出版“华文教育研究系列丛书”等,助力国家华文教育标准化、专业化、正规化建设。
编撰出版《世界华文教育年鉴》
打造系列华文教育精品项目。华侨大学打造了“中华文化大乐园”“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大赛”等中华文化体验活动,吸引2.1万名海外华裔新生代参加;探索“华文星火”“逐梦海丝”等中华文化海外传播实践并取得成效,102支等团队为1.8万名中小学生提供文化支教,实践团队获中宣部、共青团中央等14个部门联合表彰。这些精品项目的建设推动了中华文化在海外的传播与传承,增进了海外华裔青少年对祖籍国的了解和感情,提高了他们对中华文化的兴趣与认知,培育了知华、友华、爱华的民间力量。
华侨大学承办“海外华裔青少年中华文化大赛”
“华文星火”志愿服务团队走进毛里求斯
“课程教学+行走体验”传承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开设课程,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学校不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进课堂,夯实第一课堂主阵地。针对港澳台侨学生,学校开设《中国传统文化概论》《当代世界与中国》等必修课程,精心打造《国学经典导读(全英)》《中国画基础》《走进故宫》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类的通识教育课程,开展经典诵读、乐器、书法、舞蹈等中华传统文化体验课程等,聘请木偶、泥糕人、雕刻艺术、花灯艺术等“非遗”传人作为学校特聘教师,在校内建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名师库,长期为学生讲授传统文化课程。
学生听取中国传统文化讲座
搭建平台,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浸润校园。学校搭建各类平台,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体验活动。每年举办“承志”中华文化大观园、 “承志”科技文化节等;鼓励学生参加汉字文化大赛、中华经典诵读等以中华文化为主题的活动;在中华传统节日引导学生参加如清明节缅怀、中秋茶话、重阳登高等;积极开展“高雅艺术进校园”、华园艺苑等活动,打造的文化精品入选教育部“高校原创文化精品推广行动计划”、全国高校“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展示项目等。学校入选全国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全国青联文化研究与传播基地、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
“承志”中华文化大观园上,学生体验提线木偶
“高雅艺术进校园”走进华侨大学
行走体验,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为加深对中国历史文化、国情的了解,华侨大学打造了“中国文化之旅”“港澳台侨学生百村千人行”“名家故里行”“朱子文化研习营”等一系列文化实践品牌活动,组织境内外学生走出去,用脚丈量中华大地,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第五次党代会以来,境内外生上万人次参与其中。
学生走进齐鲁大地,拜礼孔圣
学生参加“中国文化之旅”,参观自然和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