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官方网站

  • 未认证

  • 机构名称: 古田梦培训服务有限公司
    机构地址: 福建省上杭县古田胜利大道8号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古田梦培训服务有限公司>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机构新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闽西红色资源概况

发布时间:2018-12-13 13:20:15    浏览次数:2473     来源:古田梦培训服务有限公司

闽西红色资源概况

闽西是全国著名革命老区,原中央苏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这里是一块红色的土地,是全国赢得“红旗不倒”光荣赞誉仅有的两个地方之一。在这里,留下了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从事伟大革命实践的深深印记,毛泽东同志写下了《古田会议决议》、《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才溪乡调查》等光辉著作,成为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著名的红四军第九次党代会(古田会议)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纲领,可以说,新型人民军队从这里走来,成功从这里开始,胜利从这里开始。

一、闽西是中国土地革命的一面光辉旗帜

闽西是继海陆丰、井冈山之后最早实行土地革命的区域。1928年8月,在永定暴动之后,成立了溪南区苏维埃政府,邓子恢、张鼎丞领导群众分配土地,实行土地革命。1929年,毛泽东率领红四军入闽后,在总结闽西土地革命实践的基础上亲自指导召开了闽西“一大”和“南阳会议”,就有关土地问题和富农问题作出决议,形成了包括“抽多补少,抽肥补瘦”为主要内容的一系列土地分配原则,为我党的土地革命路线和政策的形成提供了新的内容,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这些正确的土地政策,在闽西苏区得到了有效落实,闽西根据地人民在很短的时间内,解决了50多个区600多个乡的土地革命斗争的经验和成果,对其他革命根据地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堪称当时中国土地革命的典范。

二、闽西是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地

1929年3月,毛泽东率领红四军首次入闽,随后他又多次到闽西,在闽西战斗工作了一年多。这期间,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创造性地把马列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进行实践总结。毛泽东在闽西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调查工作》(后改为《反对本本主义》)、《才溪乡调查》等一系列重要著作。确立了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三块基石”:即对中国革命有着决定意义的正确革命道路的论著《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适合中国国情的建党建军纲领的《古田会议决议》,表达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的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反对本本主义》。从而使闽西有幸成为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地。

三、闽西是中央苏区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

红四军首次入闽,攻占汀州城,在辛耕别墅召开了红四军前委扩大会议,确定了“在国民党内战初期,以赣南、闽西20余县为范围,从游击战术,从发动群众以及公开苏维埃政权割据,由此割据区域与湘赣边界的割据区域相连接”的战略方针,从而初步绘制了中央苏区的蓝图。接着毛泽东指导促成了长汀县革命委员会的成立,它成为中央苏区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随后毛泽东又亲手创建了闽西革命根据地。1931年秋,以赣南、闽西为基础的中央苏区成立后,闽西苏区先后辖有永定、上杭等10多个县的苏维埃政权,200余万人口,占中央苏区的半壁江山。此后闽西的长汀等地逐渐成为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长汀(1931年9月-1934年10月长汀城设汀州市)被誉为“红色小上海”。

四、闽西是红军的创建地,是将军的故乡,将帅的摇篮

闽西是福建乃至全国最早创建红军的地方。早在1928年6月永定暴动后,在闽西创建了福建省第一支红军部队(闽西红军营,营长张鼎丞,党代表邓子恢),此后,还把杭、永、岩的暴动武装整编为闽西红军第七军十九师,下辖三个团。1929年5月,红四军二次入闽第二次攻下龙岩城后,为适应形势的需要决定组建红四军第四纵队,闽西红军第七军成为四纵队的骨干力量。1930年6月,根据汀州会议精神,决定红四军与闽西、赣西南的主力红军,进行混合整编,在长汀南寨广场成立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一军团,总指挥朱德,总政委毛泽东。从而使红四军从下井冈山的3600余人,发展成为16000余人,成为全国战斗力最强的一支红军部队。此后发展为红一方面军,成为全国红军的主力部队。尔后,闽西积极开展“扩红”运动,先后组建了红九军等多支红军部队。在整个革命战争年代,闽西有10万余人参加了红军和游击队。开国初期被授衔的不少元帅、将军都在闽西工作战斗过,闽西当之无愧成为共和国将帅的摇篮。

五、在闽西召开的古田会议是我党我军建设史上的里程碑

1929年1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即“古田会议”在上杭古田曙光小学召开。会议总结了红四军建军以来的经验教训,批判了红四军党内存在的各种错误思想,坚持以无产阶级思想建设人民军队。会议通过了毛泽东主持起草的《中国共产党红军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决议案》。会议选举毛泽东为前委书记。这次会议确定的建党建军原则不仅为红四军党和军队的建设指明了方向,也对全党全军的建设产生了极其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古田会议标志着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军魂的正式确立

六、闽西是中国共产党人学习治国理政的重要实践基地

闽西根据地是继井冈山之后中国共产党在南方所建立的一块较巩固的革命根据地。中国共产党在这里执政后,进行了政治、经济、文化建设,初步创建了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苏维埃法律体系。它所探索的法制建设为中央苏区乃至社会主义新中国的法律体系建设奠定了坚实基础。如1930年3月,闽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会议讨论通过的《苏维埃政府组织法》、《土地法》、《劳动法》、《婚姻法》、《工会法》等共计六部大法、十项条例。是中共创建苏区中最早制定的较完备的法律,为后来全国苏区政权建设提供了范本,探索并积累了经验。

七、闽西为中国革命创造了许多第一

在闽西建立了福建省第一个农村党支部,打响了福建农民暴动第一枪,在八闽大地建立了第一个苏维埃政权,创建了第一块红色区域,建立了第一支红军部队,是全国最早实行土地革命的地区之一。其中,1929年3月在红四军帮助下成立的长汀县革命委员会,是红四军下井冈山以来,在赣南、闽西创建的第一个县级红色政权;从上海通往中央苏区的红色地下交通线是在闽西工农通讯社基础上建立的;中华苏维埃国家银行的基础来自闽西工农银行;中央苏区正规的红军学校来源于闽西红军学校等等。

八、闽西是中央红军长征的出发地

松毛岭保卫战是中央红军长征前的最后一战。松毛岭保卫战失利后,红九军团奉命在钟屋村集结待命。1934年9月30日,红九军团分两路从钟屋村出发,首先踏上长征路。长汀钟屋村成为“红军长征第一村”。随后,中央机关和其他主力红军分别从闽西的宁化,江西瑞金、于都开始踏上漫漫长征路。在参加长征的8.6万主力红军中有闽西儿女2.6万人,到达陕北后仅剩2000多人。在长征途中,闽西儿女担负着前锋或后卫、政工或后勤、侦察或救护等特殊而繁重的任务,为红军长征的胜利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作出了重大的贡献。可以说,红军长征每走一里路就倒下了一名闽西子女。

九、闽西老区20年红旗不倒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在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在整个民主革命时期真正称得上是红旗不倒的地方有两块:海南(即琼崖)和闽西。从1926年开始建立党组织,1928年领导农民暴动以后,在长达20多年的革命年代里,闽西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前赴后继,英勇奋战。闽西革命斗争“红旗不倒”有三个显著标志:一是党组织长期存在,党的红旗始终不倒。二是革命武装长期存在,武装斗争从未间断。三是部分地区长期保留土地革命果实。据新中国土地改革前调查,闽西有龙岩、上杭、永定等县的15个区、83个乡、14.6万人口的地区,约有20多万亩的土地一直保留在农民手中,直至全国解放,创造了全国绝无仅有的奇迹。

十、闽西为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牺牲,数万闽西儿女血洒中华

据建国后不完全统计,在革命战争中,闽西地区全部被毁灭的村庄539个,被烧毁倒塌的房屋12.6万间,被国民党反动派迫害致死的16.7万人,绝灭户近3.8万户。闽西为中国革命牺牲的在册烈士有2.36万人,占福建全省烈士总数的一半。闽西长期坚持革命的基点村1163个。

总之,闽西是中国土地革命的重要发源地之一,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发祥地;闽西是红军的故乡、将帅的摇篮,是中国共产党最初学习治国理政的实践基地;闽西是中央苏区的主要组成部分,是中央苏区的经济中心;闽西是红军长征的主要出发地,是中国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主要领域,是中国革命在南方是重要战略支点,是新四军的摇篮;闽西是二十年“红旗不倒”的革命堡垒。闽西人民为中国革命做出了重要贡献,付出了巨大牺牲。红色闽西,永载千秋。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干训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