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10月29日,江苏青年智库学者系列沙龙“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专场会议在我校举办。会议由江苏省社科联、江苏师范大学联合举办,“一带一路”研究院承办。围绕“我国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与新战略”“江苏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互促共进的新路径”“苏北打造东西双向开放大通道的新举措”等议题,十余位来自省内外开放型经济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展开深入研讨。
校党委书记、“一带一路”研究院院长华桂宏教授与会并致辞。他指出,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是“十四五”时期江苏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是适应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动选择。江苏“十四五”规划中关于“一中心一基地一枢纽”的战略部署中,“一枢纽”是新增的重要目标。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双向开放”意味着全方位的开放,包括对内和对外、向东和向西、陆上和海上,目标是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在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上“争做示范”,就是要让江苏成为国内大循环的战略支撑之地,成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的战略链接之地。而实现这一目标任务,江苏有基础也有优势,特别是地处“一带一路”交汇点的地理位置,使得江苏集江海交汇、陆海兼备为一体,已经形成了国内产业循环重要发起点联结点、国际产业循环支撑点支配点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通道交汇点融通点等有利条件。
江苏省社科联党组成员、副主席尚庆飞认为,“建设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是江苏立足于“一带一路”交汇点、国家级开发区数量多、拥有自贸试验区等重大开放平台等基础优势,积极探索服务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所下的“先手棋”,彰显了江苏东西并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主动作为。江苏今后需要进一步统筹谋划,以“江苏实践”“江苏研究”为构建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贡献“江苏智慧”。
徐州市副市长李燕在致辞中介绍了徐州近年来在产业、城市、生态转型发展取得的建设性成果,以及徐州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的“更大格局扩大对外开放”要求。李燕说,依托“大通道、大枢纽、大网络”,徐州建设国内国际双循环重要链接点城市、江苏东西双向开放门户城市和淮海经济区对外开放枢纽城市,需要智库专家“把脉”“支招”,为徐州高水平发展提供科学思路和可行之策。
会议研讨环节,江苏省区域发展研究会会长、江苏师范大学“一带一路”研究院首席专家张颢瀚,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副所长刘卫东,南京财经大学副校长张为付,南京大学商学院副院长于津平,江苏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丁宏,江苏省战略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孙志高,北京师范大学“一带一路”学院执行院长胡必亮,江苏省贸促会副会长黄政等多位专家学者分别做主题发言。会议还围绕“智库建设”展开“供需”交流与探讨。江苏省社科联研究室主任刘西忠表示,沙龙很好地体现了省决策咨询研究基地三方共建的特征,高校研究机构的专家、实际工作部门的专家以及北京的专家分别立足不同视域,为江苏高质量做好“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工作提出了很多很有针对性、建设性的看法与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