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安徽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安徽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徽人别集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顺利举行

发布时间:2021-11-12 17:33:39    浏览次数:242    来源:安徽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11月7日,由我校文学院耿传友教授担任首席专家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徽人别集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开题报告会在磬苑校区人文楼B403会议室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顺利举行。复旦大学陈广宏教授、南京大学程章灿教授、安徽大学丁放教授、北京师范大学杜桂萍教授、中山大学黄仕忠教授、北京大学廖可斌教授、清华大学刘石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达敏研究员、国家图书馆原馆长詹福瑞教授、《文学评论》编辑部张国星编审、复旦大学郑利华教授、首都师范大学左东岭教授,校党委常委、副校长程雁雷出席会议。会议开幕式由我校文学院院长吴怀东主持。

程雁雷在致辞中对各位专家莅会指导表示热烈欢迎和诚挚感谢。她指出,徽人别集不但是徽学研究弥足珍贵的史料来源,也是考察徽州与江南文坛、徽州与文坛主流之间互动关系的重要文献资源,对认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的整体性和丰富性具有独特价值。她强调,对徽人别集加以全面搜集,进行有序整理与综合研究,建设徽人别集的数据库和数据分析系统,有助于推动徽学研究的深化和繁荣。她表示,学校以重大项目课题组为基础,汇聚融合相关学术资源,成立 “安徽大学安徽文脉传承与研究中心”,以彰显徽风皖韵,促进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开题报告会上耿传友从选题背景、研究现状、内容框架、研究意义、研究进展和研究面临的困难等方面做了报告。指出,我校在徽人别集的整理和研究方面具有丰厚的学术积累,中国古代文学与安徽地域文化综合研究一直是文学院稳定的研究领域和相对集中的研究方向,朱万曙《徽商与明清文学》、胡益民《徽州文献综录》等著作在学界受到广泛重视,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办公室长期致力于安徽古籍的整理出版工作,形成了一支经验丰富的古籍整理、编辑团队,安徽大学徽学研究中心在包括徽人别集在内的徽州典籍文献整理和研究上也有丰富的科研成果。从安徽大学学术传承的视角,有必要加强对包括徽人别集在内的徽州典籍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子课题负责人、安徽省图书馆副馆长、二级研究馆员许俊松表示,安徽省图书馆馆藏古籍丰富,可为重大项目的开展提供文献支撑,他和他的团队将会积极支持和配合首席专家开展项目研究。安徽省古籍整理出版办公室主任彭君华编审在致辞时表示,可将《徽人别集整理丛刊》列入“安徽古籍丛书”,由安徽省古籍办负责编辑和出版。

专家组成员对课题的学术价值、内容框架、研究思路和预期目标等进行了评议。专家组认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徽人别集整理、研究与数据库建设”是徽学资料的一次大规模的发掘和整理,将在很大程度上丰富徽学研究的基础文献,不但能促进徽学研究视域的拓展,提升徽学的学术价值,而且也是对中国古代文学史料的极大充实,有助于加深对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推动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具有重大的文献价值和学术价值。专家组认为,项目组已经做了较为扎实和充分的前期准备工作,内容框架合理,研究思路可行,项目进展比较顺利。专家组同时建议,搜集资料应尽可能齐全,要重点关注馆藏书目未公开的小图书馆藏书、私人藏书和海外藏书,应进一步细化并完善提要的撰写体例,珍稀文献的遴选和取舍需要仔细推敲和论证,要与出版社加强合作,建立严格的审校机制。

耿传友代表课题组逐一回应反馈意见,表示课题组一定认真研究、全面吸收,调整和完善项目工作方案,确保项目高质量地完成。

重大项目课题组成员和学校中国古代文学学科的部分师生参加了会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