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12月13日,欧洲大学中文系(项目)负责人交流会在北京语言大学综合楼909会议室顺利召开。作为2021国际中文教育交流周的一项重要活动,交流会围绕“携手合作、共同发展”的主题,通过线上方式,围绕欧洲大学中文教学现状与发展方向、中欧大学中文教学合作的案例研讨和根据教学需求设计合作项目三个议题举行。来自爱尔兰、保加利亚、波兰、俄罗斯、法国、拉脱维亚、罗马尼亚、葡萄牙、西班牙、意大利、英国等国家20余位大学的中文系(项目)负责人以及国内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语言大学等10多所大学的40多位国际中文教育领域项目负责人和代表参加会议。教育部中外语言交流合作中心副主任赵国成出席并致辞,北京语言大学副校长张宝钧主持。
赵国成副主任在致辞中说,携手合作、共同发展是国际中文教育交流周的主题,也是语言交流合作中心的工作宗旨,期待与参会代表加强合作,通过中文教育这个桥梁,为促进中欧教育交流合作,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相互理解和友谊贡献力量。
赵国成副主任说,语合中心的主要职能是统筹建设国际中文教育资源体系,支持国际中文教师、教材、学科的建设和研究,组织实施中文水平考试,运行“汉语桥”新汉学奖学金等品牌项目,组织开展中外语言交流与合作。他向大家详细介绍了选派中国国际中文教师和加强海外本土教师队伍建设、为国外的中文系和中文专业提供优质的中文教学资源、提供国际中文教师奖学金培养当地的青年学生和设立课题支持开展国际中文教育相关研究等四个方面的支持内容。
随后,与会代表们就三个议题展开研讨和交流。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常务副主任罗流沙(Aleksei Rodionov)先生、法国巴黎大学中文系负责人齐冲先生、拉脱维亚大学汉语专业负责人鲍葛薇(Agita Baltgalve)女士和葡萄牙米尼奥大学中文专业负责人孙琳女士等代表分别介绍了所在大学汉语教学的历史、现状和对未来的展望;北京外国语大学孔子学院工作处处长金利民女士、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孔子学院事务协调人叶蓉女士、吉林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兼国际汉语教育东北基地主任张广翠女士、西班牙巴塞罗那自治大学东亚研究中心主任周敏康先生和北京语言大学国际教育管理处处长陈丽霞女士等代表分享了中国与欧洲大学合作开展中文教学的案例与成功经验;英国阿伯丁大学现代语言与口笔译本科专业主管朱珠女士、意大利米兰国立大学中文专业负责人柯拉拉(Bulfoni Clara)女士、斯洛伐克考门斯基大学中文专业负责人贝雅娜(Janka Benická)女士、中国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合作与交流处处长张占奇先生、罗马尼亚布加勒斯特大学中文专业负责人白罗米(LuminitaBalan)女士等代表对根据实际教学需求,设计合作项目提出了自己的见解和期望。
综合大家的发言可见,中东欧中文教师教育队伍越来越强,中文教育呈现良好的态势。大家认为,在顺应形势,把握大局的同时,要采取适合欧洲国际中文教育和各地、各校实际情况的方法和策略推进工作。一些代表建议,在开展国际中文合作项目时,要注重提升当地中文教师的水平、帮助学生职业发展和设立更吸引学生的教学项目等。
张宝钧对研讨会做了总结,并提出三点倡议:一是重视欧洲本土化中文教育力量。他说,总体而言,国际中文教育处于历史最好的发展时期,我们要采取适合欧洲国际中文教育的教学原则、方法和策略,明确所在国的教学目标和对象,提升本土汉语师资培养水平,使其成为当地国际中文教育的中坚力量;二是拓展欧洲中文教学合作渠道。在人类命运共同体大背景下,应不断加强教育系统的国际化,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创新国际中文教育发展路径和模式,采取加强中欧校际交流合作、拓宽中欧校企合作渠道、拓宽“中文+”职业合作发展路径、推动中欧学分互认机制等措施,更好地服务于欧洲国际中文教育的长期稳定健康发展;三是借力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近年来,中欧关系整体向好,人文交流逐渐成为继“高级别战略对话”“经贸高层对话”之后的中欧关系的第三大支柱。希望大家在中欧高级别人文交流对话机制框架下,共同思考如何加大中欧青年之间的教育交流,加大高校间的密切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