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近期,我校核与粒子物理团队在奇特核研究领域取得了系列进展。该团队建立了复动量表象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实现了束缚态和共振态、窄共振和宽共振的自洽统一描述,解决了定量描述共振态波函数的难题,使理论不仅适用于稳定核,也适用于远离β稳定线的奇特核。基于新发展的理论,该团队研究了中等质量区丰中子核的奇特结构,发现132Sn的共振态具有赝自旋对称性,分析了赝自旋对称性与平均场的依赖关系,弄清了132Sn共振态赝自旋对称性的物理根源。该研究成果以“Pseudospin symmetry in resonant states and its dependence on the shape of potential ”为题发表在核物理领域国际顶级期刊《Physics Letters B》上。安徽大学刘泉教授为第一作者,郭建友教授为通讯作者,安徽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
基于复动量表象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该团队也研究了重核区Pb同位素单粒子共振态的自旋和赝自旋对称性,发现共振态的能量和波函数都具有自旋和赝自旋对称性,分析了自旋和赝自旋对称性的同位旋依赖性,弄清了丰中子核具有对称性的物理原因。该研究成果以“Pseudospin and spin symmetries in single particle resonant states in Pb isotopes ”为题发表在核物理领域国际顶级期刊《Physics Letters B》上。南京大学博士研究生史新星为第一作者,安徽大学刘泉教授为第一通讯作者,郭建友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安徽大学为第一通讯单位。
另外,该团队还发展了形变核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研究了N = 20反转岛附近核的异常结构,揭示了四极形变和连续谱效应是导致28F负宇称基态和29,31F的晕结构的原因,弄清了Z=8, N=20“氧滴线异常”的物理根源。该研究成果以“Role of quadrupole deformation and continuum effects in the island of inversion nuclei 28,29,31F ”为题发表在核物理领域国际著名期刊《Physical Review C》上。安徽大学博士研究生罗雨轩为第一作者,刘泉教授为通讯作者,安徽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
基于形变核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研究者们又分析了中等质量区丰中子核的奇特结构,获得了75Cr核的束缚态、共振态的能级结构、密度分布、组态机制,揭示了共振态是75Cr晕形成的主要原因,预言75Cr是一个d-波形变晕核。该研究成果以“Research on deformed exotic nuclei by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theory in complex momentum representation ”为题发表在核物理领域国际著名期刊《Physical Review C》上。安徽大学博士研究生王晓伟为第一作者,郭建友教授为通讯作者,安徽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
相关研究将为大科学装置上开展奇特核实验提供重要参考。上述工作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1935001)、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8085MA26)、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高端用户项目(HIR2021PY007)和安徽省领军人才团队项目(Z010118169)联合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