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华东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华东理工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创新前沿】JACS报道我校二硫动态手性化学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02-11 16:29:23    浏览次数:322    来源:华东理工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手性化学一直是分子科学的中心论题之一。手性作为基本化学信息,其在分子、超分子尺度的转移、传递和放大机制对理解生命体的手性起源和传递过程具有重要意义。近日,我校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曲大辉教授团队在二硫动态手性化学领域取得重要研究进展,《美国化学会志》报道了相关研究成果(J. Am. Chem. Soc. 2022, DOI:10.1021/jacs.1c10000)。

二硫键作为蛋白质的基本构成基元之一,其立体化学因素(即二面角和手性)对其蛋白质和多肽的结构、功能往往具有决定性作用。然而,来自于氨基酸上的手性信息是如何传递到二硫键上,且如何在复杂变构环境中实现对二硫键立体化学的动态调控,仍然是个未解之谜。近日,研究团队以小分子二硫为模型,首次揭示了二硫键能够作为氢键受体,与氨基酸的酰胺键(氢键给体)形成S-S···H-N氢键,且这一从未被观测到的非共价键,在该分子体系中能够作为手性信息的重要传递媒介,使得氨基酸的中心手性信息能够有效传递到二硫键,实现对二硫动态手性的调控。同时,该分子内氢键仅在溶液相中被观测到,在固态下,X射线单晶结构显示分子间形成C=O···H-N氢键,自组装成反平行堆积的单一手性螺旋结构,且固态下二硫的立体化学呈现出与溶液相完全相反的结果,即立体发散性。该工作首次实验证明了S-S···H-N氢键的存在及其在手性传递中的关键作用,其中揭示的实验结果可能对理解二硫键在复杂超分子环境(如蛋白质)中的动态手性和功能具有启示性意义,也将二硫键这一动态分子单元作为引入到超分子化学的研究范畴。



该研究工作由我校张琦博士完成,得到了我校田禾院士、曲大辉教授、Ben. L. Feringa教授的悉心指导。此外,该研究工作还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材料生物学与动态化学教育部前沿科学中心、上海市科技重大专项、上海科学技术委员会、费林加诺贝尔奖科学家联合研究中心等支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