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中南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985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中南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中南大学熊炜、曾朝阳团队揭示EB病毒致癌新机制

发布时间:2022-02-16 09:06:51    浏览次数:648    来源:中南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2月14日,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熊炜、曾朝阳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发表了题为“EBV miRNAs BART11 and BART17-3p promote immune escape through the enhancer-mediated transcription of PD-L1”的论文,揭示EB病毒致癌新机制。中南大学肿瘤研究所博士生汪婕为该论文第一作者,曾朝阳研究员、熊炜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主要科学发现的示意图

EB病毒(EBV)是首个被发现的致瘤病毒,与鼻咽癌、胃癌及多种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同时EBV也是第一个被发现可以编码miRNA的病毒,它能编码44个成熟miRNAs,这些miRNAs参与了细胞增殖、凋亡和恶性转化等过程。免疫逃逸是肿瘤发生、发展的关键环节之一,免疫检查点分子PD-1及其配体PD-L1对肿瘤免疫逃逸和免疫治疗至关重要。然而EBV编码的miRNAs在肿瘤免疫逃逸中的作用和机制尚未阐明。

该研究发现EBV编码的miRNAs BART11和BART17-3p分别靶向抑制FOXP1和PBRM1这两个转录调控蛋白,而FOXP1和PBRM1能共同结合于PD-L1的增强子区并抑制PD-L1表达,因此BART11和BART17-3p通过解除FOXP1和PBRM1对PD-L1的转录抑制,上调PD-L1表达,从而促进EBV相关肿瘤发生免疫逃逸。该研究进一步通过肿瘤细胞与T细胞共培养实验,以及构建裸鼠皮下种植瘤模型进行过继T细胞治疗,结合注射PD-L1抑制剂验证了BART11和BART17-3p通过上调肿瘤细胞表面PD-L1表达,促进T细胞凋亡,抑制T细胞杀伤功能,进而促进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该研究拓展了人们对EBV相关肿瘤免疫逃逸分子机制的理解,并为EBV相关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了潜在的靶点。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