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福州大学物理信息与工程学院李福山教授团队联合宁波材料所钱磊研究员,利用有序分子自组装技术和转移印刷技术相结合的方法,提出一种抑制高分辨率器件漏电流的新策略,制备出了高性能的超高分辨率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相关研究论文3月1日在线发表于国际顶级刊物《自然-光学》(2021年影响因子38.77)。该论文以福州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第一作者为物信学院硕士生孟汀涛,李福山教授为论文通讯作者。
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由于其优异的光电特性,如高色纯度、高发光效率和优异的稳定性等而在照明显示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年来,在智慧医疗、“元宇宙”等新兴概念的驱动下,下一代显示器为像素分辨率设定了更高的标准,以满足海量信息及近眼显示等不断升级的应用需求。然而,目前主流的发光二极管显示分辨率仍停留在百微米级,进入到亚微米级之后便面临许多严峻的挑战,如何去实现量子点发光二极管中发光层的高分辨率图案化,这仍然是一个关键瓶颈。
该文中,研究人员利用有序分子自组装技术制备了致密的量子点单层膜,并结合转移印刷技术,实现了量子点图案化薄膜的均匀拾取和释放,可以轻松制备出亚微米级像素的超高分辨率量子点发光二极管。重要的是,这是有史以来报告的显示器件的最高像素密度之一。
值得一提的是,研究团队首次提出在发光量子点像素之间嵌入蜂窝状图案的非发光电荷阻挡层,这种均匀致密的阻挡层有效地降低了器件的漏电流,极大地提高了器件的效率。与之前的研究比较,该成果在高分辨率量子点显示方面有着最佳性能。因此,其为实现具有高性能的超高分辨率量子点发光二极管开辟了一条全新的途径。
据介绍,这种新型的高分辨率图案化方法在未来可以进一步实现全彩显示。超高分辨率量子点发光二极管的前景可以应用于下一代“近眼”设备,比如:虚拟现实(VR) 和增强现实 (AR) 应用的头戴式显示器和智能眼镜。
上一篇:校领导到铜盘校区检查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