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江南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江南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江南大学针织中心在NanoEnergy发表自供能“鳞片甲”智能织物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2-03-24 16:19:50    浏览次数:270    来源:江南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智能纺织品是人工智能时代的研究焦点,也是智能可穿电子器件的终极目标。但在户外有限的条件下,实现“动可传感,穿可舒适,触可防护”的智能纺织品还面临巨大挑战。

为解决上述问题,江南大学针织中心团队以仿生鳞片结构为启发,通过针织全成形(3d-knitting)编织技术,织造了兼具智能性(能量采集和传感)与功能性(拒水和物理保护)的三维仿生鳞片针织结构摩擦纳米发电机(BSK-TENG)。利用BSK-TENG作为自供电、可穿戴的人机交互传感设备,设计并制造了一种具有无线信号传输功能的多功能智能个人户外救援系统。通过手指触摸,可轻松实现一键呼救。此外,仿生鳞片针织结构材料在弯曲过程中表现出的各向异性,可为人体关节提供支撑保护的同时,保持织物固有的良好性能,如柔性及穿着舒适性,可满足保护性和灵活性的矛盾要求,这对智能户外服装的应用至关重要。这项研究表明,兼具智能性和功能性的BSK-TENG在多功能智能纺织品、智能结构材料、及智能防护材料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该成果近日以“Industrial production of bionic scales knitting fabric-based triboelectric nanogenerator for outdoor rescue and human protection”为论文标题在线发表在《Nano Energy》期刊(IF=17.881)。针织中心博士研究生牛丽为论文第一作者,江南大学针织中心蒋高明教授、马丕波教授与陈超余副研究员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1972172)、省部共建纺织新材料与先进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FZ2021013)资助。



BSK-TENG结构设计及制备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