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奋进十四五】系列报道之8
守正创新谋未来 推进科研高质量发展
——科研创新与社会服务“十四五”专项规划解读
回顾“十三五”:科研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
“十三五”期间,学校科研事业坚持“学科优先、质量优先、贡献优先、特色优先”的理念,紧紧围绕建设国际化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大学的战略目标,重内涵、强质量、彰特色,科研总体实力和核心竞争力全面提高,科研美誉度和影响力显著提升,迎来学校历史上科研事业发展最快、成效最显著的时期。
高层次科研项目屡创新高,承担国家级重大项目能力显著增强。聚焦学术前沿与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凝炼重点研究方向,实施科研项目培育计划,加强科研项目申报指导,创新科研项目组织模式,打造有组织的科研品牌,高层次科研项目屡获新突破,国家级重大项目取得重大进展。“十三五”期间,学校共获资助科研项目1880项,获资助科研经费2.3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分别增长46.3%与87.2%。获资助国家级项目217项,其中重大重点项目29项,分别增长88%、70.6%,国家级重大项目承担数量稳居全国同类院校首位。“十三五”期间重大项目结项13项,其中2项获得优秀等级。国家社科项目年度立项数、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项目年度立项数最好排名分别为全国第41名和第5名,在全国外语类院校中排名第一。
学校科研事业不同时期发展对比柱形图
高端智库建设成效显著,服务重大需求能力明显提升。以国家重大需求为牵引,坚持问题导向,发挥学校优势特色,聚焦优势研究领域,高端智库建设再上新台阶。积极建言献策。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作为学校高端智库的“排头兵”,获评教育部战略研究基地、外交部政策研究重点合作单位及人才培养基地、中联部“一带一路”智库合作联盟理事单位(2019-2022年),入选广东省首批重点智库,位列国内高校智库影响力榜排名第18位。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加拿大研究中心等6家科研机构入选CTTI来源智库。学校荣获“全省党委办公厅(室)系统信息工作先进单位”“疫情防控决策咨询报告报送先进单位”,为国家和广东发展贡献了广外智慧。
科研平台建设质量显著提高,平台布局持续优化。平台研究方向更加聚焦,重大项目承担能力、科研成果产出能力显著增强,建设质量明显提高。“十三五”期间,科研平台“主力军”作用进一步彰显,承担国家级重大、重点项目占比79.5%,各类决策咨询报告占比73.4%,获省级以上成果奖占比64%,有力推进了学校科研事业快速发展。其中,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在二语习得、语言测试等领域产出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引领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新发展;外国文学文化研究中心、广州国际商贸中心获得上级主管部门届满考核“优秀”等级。新增教育部战略决策基地1个,省级科研平台8个,市级科研平台3个,其他各类科研机构6个,为构建新的科研平台布局“打好桩”、“架好梁”。打破科研资源条块分割态势,先后组建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广东法治研究院、国别和区域高等研究院、黄埔研究院等“大平台”,有力推进教研融通和学科融合,平台布局更加优化,精准服务学科发展。《现代外语》在同类期刊影响力排名中跃居第一,《国际经贸探索》荣获“全国高校社科名刊”荣誉称号。《战略决策研究》《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办刊质量稳步提升,学术影响力逐步扩大。
《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
高质量科研成果产出能力不断增强,科研成果获奖取得标志性进展。持续优化科研激励体系,系统推进成果评价改革,科研成果产出数量和质量大幅提升,国际学术影响力显著增强。“十三五”期间,学校在国内外权威期刊发表论文(CSSCI、SSCI、A&HCI等)3357篇,出版学术专著301部,较“十二五”分别增长124%、17.6%。在《中国社会科学》(中英文版)发表论文4篇。截至2020年12月,我校ESI高被引论文20篇,ESI热点论文5篇,实现历史性突破,科研国际影响力初步显现。高层次科研获奖数量快速增长,获奖层次显著提升。9项成果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较“十二五”期间增长80%。《汉法大词典》荣获我国新闻出版领域的最高奖——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50项成果获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奖,较“十二五”期间增长11%,多类名人奖、专项奖励取得新突破,学校哲学社会科学创新竞争力和科研美誉度显著提升。
何自然教授、隋广军教授被授予“广东省优秀社会科学家”称号
学术治理和学风建设扎实推进,学术环境不断优化。根据教育部和学校有关政策,完成《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术委员会章程》修订工作,明确校学术委员会为学校最高学术机构,统筹行使学术事务的决策、审议、评定和咨询等职权。民主选举产生第八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成立4个专门委员会和24个院学术委员会。制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术委员会暂行议事规则》,健全和落实全体委员会和专门委员会的例会制度,定期审议学科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引进议题。大力弘扬新时代科学家精神,加强科研诚信建设,制订《广东外语外贸大学预防与处理学术不端行为管理办法》,细化落实工作举措,营造良好的学术氛围。
第八届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宣誓就任
科研成果应用转化能力不断增强,社会服务能力大幅提升。创立“续”理论,并提出一系列创新教学方法,为提高外语学习效率开辟了新路径。牵头制定的“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由教育部和国家语委发布实施。发挥外语人才优势,为《财富》全球论坛等数百场大型会议提供高水平语言服务,师生多形式驰援新冠疫情战疫、助力海外抗疫,相关事迹在《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刊载,得到广泛赞誉。推进科教深度融合,学校以继续教育、国际教育、基础教育、考试服务、创新创业教育培训等服务地方发展的能力显著增强。基础教育办学影响力持续提升,现已创办或合作创办高品质外语特色中小学11所、幼儿园3所。
展望“十四五”:以“五大计划”推动科研创新“四大突破”
立足科研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以有组织的科研为抓手,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构建科研事业繁荣发展新格局,实施“五大计划”,实现“重大项目、重点平台、重大成果、重要奖项”新突破。
实施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引领计划。推进分类多元的科研评价体系建设,形成强调尊重科研规律、学科特色、质量贡献、学术共同体贡献的科研评价导向。弘扬科学家精神,尊重科学规律,尊重学术民主精神,进一步完善学术治理体系。谋划出台科研高质量发展计划,增强资源配置效能,建立以科研质量和学术水平为依据,目标任务与资源配置紧密挂钩的科研创新体系。加强科研创新服务信息化建设,优化科研服务体系,切实为群众办实事。
科研体制机制创新引领计划
实施科研核心竞争力提升计划。以科研核心竞争力提升“七大工程”为抓手,主动布局交叉学科研究,推进学科内研究方向聚焦,集中优势力量承担大项目、组建大团队、建设大平台、产出高质量成果,培育、冲击高层次奖项。在外国语言文学学科方面,聚焦二语习得、翻译学、全球治理、国别和区域研究、外国文学等领域,以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研究中心为龙头,加强各语言学院基础性研究和应用性研究的内部统筹规划,推进外国文学文化研究院,国别和区域研究院建设取得实质性进展,提升小语种教师学历水平,增强备案中心建设成效。加强学科内各平台、团队、期刊的纵深协同,推进文科实验室创新发展。设立“梁宗岱翻译奖”,提升广外翻译研究品牌影响力。在经管法学科等方面,以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为龙头,推进粤港澳大湾区研究院、广东法治研究院等大科研院统筹校内经管法研究资源,聚焦区域法治、国际贸易、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国际传播、国际法等领域研究,以社会需求和问题导向进一步整合优化科研平台,打造由领军人才带领、拔尖人才和青年骨干人才支持的科研创新团队研究梯队,构建教育部、省级和校级三个层次的科研平台“雁状”格局;加强项目培育指导,提升国家重大重点项目承担能力;注重成果转化,进一步加大经管法学科科研优势,在经管法学科研究领域形成科研高地。
科研核心竞争力提升计划
实施科研新增长点培育计划。促进学科交叉融合,依托“三大工程”,突破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瓶颈,构建“新文科”发展格局。加强语言与人工智能研究的深度融合,整合现有数据库、语料库建设,提升文科实验室建设水平,加快产学研结合促进成果转化;加强语言与经管法研究深度融合,以“小语种”服务国家“大战略”,提升“小语种”教师学历水平,推进国别和区域研究精准、定向发展;加强语言学科和新闻传播研究深度融合,植根中国文化、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提高中华文化在世界的影响力;加强语言学科、经管法与国际关系研究深度融合,把握治理规则助力全球治理,推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
科研新增长点培育计划
实施新型高端智库建设计划。加强智库品牌建设,构建以问题为导向、以需求为宗旨、以实体研究机构为平台的立体化、系统化高端智库体系,打造广外智库品牌,服务国家和地区发展。创新智库组织模式,适时出台智库建设推进计划,推动设立智库管理工作办公室,统筹智库建设、管理、服务工作。创新智库体制、机制和治理模式,建立持续稳定的人财物支持机制。加强基础积累及研究指导,主动征集选题、定期推送专刊专报。完善专家库,培育专兼结合的决策咨询研究骨干队伍。促进智库平台建设上档进位。选择1至2个智库为试点,探索建设学术特区,建立“特聘研究员”制度,培育高层次智库团队。
新型高端智库建设计划
实施科研社会服务计划。强化语言特色,加快成果转化,构建服务终身学习的教育服务体系,助力广东经济社会新发展。发挥多语种的办学优势和特色,打造集学术研究、高端培训、语言服务、基础教育为一体的外语研究与服务基地,为政府国际文化交流、企业走出去引进来、社会跨语言沟通交流、知名教育品牌建设等提供有力的语言服务支撑,显著增强语言在促进多方教育合作、人文交流、经贸服务等领域合作中作为战略性“基础设施”的功能和作用,为各领域合作提供外语人才、语言服务支撑,营造粤港澳大湾区多语服务软环境。深化产教研学用融合,推进“续理论”、《中国英语能力等级量表》等教学科研成果转化及应用。以黄埔研究院、广东法治研究院等大平台拓展协同发展空间,承接各级各类政府及企事业单位横向委托项目,为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智力支持。发挥法学学科优势,通过咨政决策、法治宣传、法律援助、立法参与等多途径多渠道服务法治中国、法治广东建设。
科研社会服务计划
回顾过往,“十三五”期间学校科研与社会服务建设在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成绩喜人,取得了跨越式发展。展望未来,“十四五”期间,广外将乘势而上,聚焦“高水平”,重内涵强特色补短板,凝心聚力,奋勇向前,继续以高质量科研支撑学科建设新发展,推动学校高水平大学建设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