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中山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985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中山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中大助理教授黄璜、研究生夏谨琪顺利完成国际联合南极科考第一阶段任务

发布时间:2022-03-30 09:21:23    浏览次数:279    来源:中山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全球气候变暖导致南极冰盖存在加速融化的风险,尤其是西南极冰盖。然而,有初步研究发现,东南极冰盖也存在很大的融化风险,但对其演化机制和未来变化趋势并不清楚。受德国阿尔弗雷德魏格纳极地研究中心(AWI)邀请,中山大学海洋科学学院助理教授黄璜作为唯一的中国科学家参与德国东南极冰盖不稳定性研究计划(EASI)。该计划(2021-2025年)共分为三个阶段任务进行,致力于揭示东南极冰盖-海洋-大气的相互作用机制,最终实现东南极冰盖未来变化趋势的预测。在该研究计划中,黄璜将主要负责南极冰盖变化与南极底层水(AABW)的相互作用机制研究。



德国极星号(Polarstern)极地科考船(摄影:Alina Ivanova)

2021年12月15日,黄璜和硕士生夏谨琪前往南非,经一段时间集中隔离后,于2022年1月6日登上德国极星号(Polarstern)前往南极,开始执行为期近2个月的EASI计划第一阶段任务。

黄璜在德国学习期间曾两次参与南极科考任务并完成了南极威德尔海源区AABW钕同位素演化特征分析,积累了丰富野外工作和研究经验。本阶段任务中,黄璜和夏谨琪完成了达恩利角区域不同水深海水、水柱下方沉积物孔隙水、南极陆地湖泊水以及南极冰盖裹挟沉积物等大量珍贵样品的采集工作,为揭示达恩利角区域AABW钕同位素的演化与调控机制、示踪AABW演化过程以及研究东南极冰盖与AABW相互作用机制等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海水样品采集团队(左二:黄璜;左一:夏谨琪)(摄影:Gesine Mollenhauer)



南极陆地湖水样品采集(摄影:Karl Heidrich-Meisnersh)

2022年2月1日(中国农历新年第一天),极星号在南极巧遇我国雪龙2号科考船。黄璜老师代表全船各国科学家用中文向雪龙2号全体船员发送新年祝福,表达了对中国科考人员的敬意和希望全世界科学家联合起来共同推进南极研究的愿望。



黄璜用中文向雪龙2号发送新年祝福(摄影:Marcus Gutjahr)

2022年3月1日,黄璜和夏谨琪成功完成EASI第一阶段任务,预计将于2023年11月继续参加EASI的第二阶段任务。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