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3月21日,一篇《吉大老师自发组建近400人志愿者团队》的文章在人民网发布,点击量超过10万+,这位老师就是吉林大学机械与航空航天工程学院魏海龙。
本轮疫情发生后,热心公益的魏海龙在微信朋友圈发了这样一句话:“谁有需要联系我,我申请到最艰苦的地方当志愿者。”3月10日,魏海龙与志愿者团队取得联系,并加入其中。成为志愿者的第一天,魏海龙深感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的不易,得知防疫一线仍缺少大量志愿者,他萌发了一个想法:组建一支民间志愿者队伍,去防疫一线帮助更多人。
说建就建,魏海龙通过微信朋友圈发出倡议书:“疫情当前,匹夫有责,招募志愿者……”倡议书发出后的当天便有十几人报名,第二天100余人、第三天200余人,短短几天,报名人数上升到400余人。
“80后”的魏海龙年龄不大,但却成为很多志愿者口中和心中的“大哥”。他和志愿者团队服务的范围,从南岭宿舍、家属楼、华阳社区扩展到朗天社区、博硕街道、天工社区、园丁社区等14个社区。10天时间内派出志愿者1500余人,累计服务时长10000余小时。
很多热心市民想当志愿者,但因交通不便难以成行,魏海龙召集志愿者中的热心车主组建车队,专门接送这些出行不便的志愿者,现在车队已有20余人,平均每辆车累计里程已达700多公里,油费、人工费都是车主自己承担。有了交通保障,加入志愿者团队的人越来越多。他们来自各行各业,有企业员工、私营企业主、网约车司机、学校老师、销售员……他们不辞辛苦、不为名利,舍小家为大家,只为一个共同目标:希望疫情早日结束,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
“明天博硕社区缺人,有能来的兄弟姐妹在群里接个龙。”深夜,在魏海龙创建的志愿者微信群内,第二天的接龙又开始了,忙碌了一天的志愿者们虽然已经疲惫不堪,有的人还没有吃晚饭,有的人甚至还在岗位上,但看到“接龙”的消息,依旧积极响应。
“今天早晨7点做核酸,晚上站岗要站到凌晨两点,不过没关系,我能坚持住。”2005年出生的珞珞连续五天去不同的社区支援,时间最长的一天一直工作到次日5时,手冻伤了、脚也冻木了,却毫无怨言,明天接着干。
3月28日,经过上级党组织批准,魏海龙组建的志愿者党支部成立,筑起了疫情防控的“红色堡垒”。
一个个志愿者,是长春900多万人口中的一个个“1”,因为他们,长春更美好;因为他们,我们更温暖;因为他们,胜利的信心更加坚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