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西南民族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西南民族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青藏高原研究院邀请王晋峰教授为草学专业师生讲解“缺氧不缺精神,始终服务高原、造福青藏”的牦牛精神

发布时间:2019-12-04 15:45:12    浏览次数:505    来源:西南民族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西南民族大学新闻网12月3日讯 近日,青藏高原研究院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教育中,邀请我校退休教师,82岁高龄的教授王晋峰作了题为“青藏高原科研之旅”的报告,报告由青藏高原研究院院长钟金城主持,青藏高原研究院草学专业师生30余人参加。

首先,钟金城向参加报告会的师生介绍了王晋峰的科研经历。王晋峰,西南民族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副教授,主要从事生物学、草地学、饲料生产学、草地生态学、牧草栽培生理学的教学和研究,从事草学科研和教学近40年,在四川西藏藏东草地资源调查中作出突出贡献,于1997年退休。

报告会上,王晋峰结合自己的科研经历,讲述了“忍受恶劣条件、啃食低矮野草、提供浓郁乳汁、充当高原之舟,不畏艰苦、忍辱负重、不计报酬、但求贡献”的牦牛精神,他当时每年在高原平均工作5个月,历时近20年,海拔3000米以上、氧气含量仅为平原地区的60%、气温低至近-40℃的寒冷漫长冬季、年平均气温仅为0℃的青藏高原就是他长期科研的主战场,但他和同事们始终缺氧不缺精神,克服各种困难,长时间驻扎在高寒牧区、帐篷、牦牛群里,走访调研,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了解牧民群众生产实践中的细节、存在的问题和困难,不厌其烦地给牧民传授新技术、新观念,不断地为牧民排忧解难。他们心系牧业、身在牧区、服务牧民,将“论文写在草地上,成果留在牧民家”。

同时,王晋峰结合他参与的在川西北高原开展的联合国援助项目,讲述了老一辈科研工作者在川西北高原开展科学研究、野外普查、推广示范方面的工作;跟参会师生分享了他在青藏高原的科研经历和指导学生实习的经历,一张张泛旧的老照片为大家呈现了当时科研条件的艰苦和科研工作者们参与科研的热情。

王晋峰还讲授了植物群落生态学中的顶级群落的理论与实践部分内容,根据在青藏高原的科研经历生动地为在场师生讲解了因土壤、水分、地形等环境因子的差异而存在多元顶级群落、可对不同类型的群落可实行不同的放牧制度等内容。

报告会后,钟金城代表参会师生感谢了王晋峰的精彩报告,并希望青年教师和学生学习他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牦牛精神”,利用好当前的科研条件,努力做好少数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和畜牧业发展的服务工作。

最后,参会师生对王晋峰获得中国草学会成立四十周年学会卓越贡献奖表示了祝贺。钟金城代中国草学会向王晋峰颁发了卓越贡献奖杯。





【供稿单位:青藏高原研究院 作者:汪辉 审核:钟金城 编辑:新闻中心 责编:李宗莲】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