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近日,我校资源与环境学院Rensing教授团队在细菌砷暴露响应机制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微生物具有适应和响应各种不利条件的能力,研究团队以一株筛自矿区的砷抗性菌Paenibacillus taichungensis NC1为研究对象,结合全基因组学和转录组学技术,揭示Paenibacillus taichungensis NC1在砷胁迫下的响应机制。在高浓度砷胁迫下,不仅与砷抗性相关的抗砷操纵子中的基因在一定程度上高表达,cat、perR和gpx等编码抗氧化功能的基因也通过表达上调来抵抗砷毒害。更有趣的是,锌缺乏和铁摄取相关基因也受到砷诱导,锌稀缺反应相关基因上调,可能是由于砷干扰锌的吸收,从而降低细胞内锌的浓度,而负责铁摄取的基因下调,可能是为了应对与砷毒性相关的氧化应激。这些发现扩展了我们对细菌响应砷暴露原有的分子过程的理解,不仅有助于阐明细菌在砷胁迫下的更多分子过程,还有助于了解细菌在其他金属胁迫下的分子过程,从而更好地理解细菌进化和对重金属的适应性。
该研究成果目前以“As(III) exposure induces zinc scarcity response and restricts iron uptake in the high-level arsenic resistant Paenibacillus taichungensis NC1(As(III)暴露诱导砷高抗类芽孢杆菌NC1缺锌反应并抑制铁吸收)”为题,发表于环境微生物领域知名期刊Applied and 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中科院TOP期刊),福建农林大学为第一完成单位,博士生余艳双和前硕士生苏俊明为共同第一作者,Rensing教授与冯人伟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1770123)、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18J01668)和沙特国王大学研究项目(RSP-2021/205)的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