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云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云南师范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文学院举办“一多中文讲坛”第79讲:“浅谈歌谣的资源库特征”

发布时间:2022-04-28 14:24:05    浏览次数:274    来源:云南师范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4月22日,北京大学中文系民间文学、民俗学专业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娟副教授应邀做客文学院“一多中文讲坛”,作了题为《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浅谈歌谣的资源库特征》的讲座。讲座通过腾讯会议开展,文学院院长李立教授担任评议人,文学院于敏副教授主持了讲座。



王娟副教授介绍了歌谣的分类、歌谣的特征以及歌谣的意义。关于歌谣的特点,王老师从歌谣的口传性、音韵性、异文性三个方面展开,认为歌谣是民间口传的,没有固定文本可循,只有一个大框架,同时歌谣有一定的音乐性和音韵法则,而且与诗歌不同,歌谣流传范围极广。关于歌谣的意义,王老师认为歌谣具有历史性、资源性和工具性。

王老师强调,歌谣与文化同源且先于文字产生,同时歌谣也是文学的源头。歌谣是一种载体,内容包罗万象,承载了各种各样的文化元素,是我们进入文化研究的一种渠道。同时,歌谣是一套意义符号系统,对个体具有文化塑性的作用,要正确的使用歌谣,需要掌握歌谣的文化资源、使用环境和使用方式,方能在正确的场合使用歌谣。

李立教授对王娟教授讲座进行评议。李教授认为未来歌谣的传承将面临挑战,从文学的角度来讲,民间歌谣需要得到保护,从文化研究角度,如果歌谣传承断绝,许多文化也将消失,这些问题值得进一步思索。



最后,文学院于敏副教授讲话,指出本次讲座大家受益匪浅,加深了大家对歌谣相关知识的了解,对歌谣的特征、历史性等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本次讲座的举办,不仅丰富了同学们在民间文学领域的资料积累,同时也为后续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