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清华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985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清华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清华大学“闻道”系列首场活动成功举办

发布时间:2022-05-07 11:56:29    浏览次数:407    来源:清华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4月29日晚,清华大学“闻道”系列首场活动在图书馆音乐讲堂举办。清华大学首批文科资深教授汪晖作为分享嘉宾,以“解读韦伯:‘学术作为一种志业’”为题,基于自己多年来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心得与思考,与广大师生共同研读了《学术作为志业》一文,并推荐了书籍《科学作为天职》。活动以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开展,来自全校各单位的20余位教师现场参加活动,30余万用户通过清华大学视频号、抖音号、快手号等平台同步观看了直播。清华大学副校长、教师发展中心主任郑力出席现场并致辞,人文学院中文系副教授袁先欣受邀主持活动。



郑力致辞

郑力在致辞中首先对“闻道”系列首场活动的举办表示祝贺。他指出,每个人都应该阅读,从读书中洞悉世间百态、进行深度思考。教师发展中心与图书馆合作,分别从助力教师成长和发挥文化价值角度入手,策划组织“闻道”系列活动,对引领广大教师感悟清华文化,厚植教育情怀,做为学、为事、为人的“大先生”具有重要意义。



田静介绍活动背景

终身教育处处长、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田静对活动背景作简要介绍。田静表示,教师发展中心始终致力于为教师成长搭建丰富多样的平台,“闻道”系列活动以书籍为载体,为教师在快节奏的工作生活之余打开了一扇窗,帮助大家从繁忙的工作中抽身出来,得以在沉静的氛围中交流、思考。田静介绍,以教师发展为主线,学校文化为主题是活动的重要特色。未来,该系列活动会持续邀请具有思想性和影响力的嘉宾作经典导读,并邀请熟悉嘉宾的青年教师主持活动,以挖掘和培养一批有理想、有志趣的青年教师,成长为读书活动的核心力量。



分享环节

汪晖介绍了荐读图书《科学作为天职》的写作背景及影响意义,并结合当代社会中的学者境遇,对“学术作为志业”一文,按照文章逻辑结构与层次进行解读。汪晖表示,马克思·韦伯的这篇演讲对科学工作与信仰和职业伦理的关系做了深刻剖析,至今已影响几代学人。从八、九十年代至今,中国和世界的学术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学者们为学的境遇和心态既有不同,也有许多相似共通之处。从为学的外部环境来看,科学家和学者们需要切实考虑物质性因素,而从科学的内在属性来看,科学本身发展得也越来越专业化。

结合文章观点,汪晖的分享主要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第一是学术应作为人生的“天职”,还是一种经营人生的手段?这一问题与学者们的现实考量和困境直接相关。第二是当代大学学者具有研究者和教师的双重身份,该如何处理教学和科研之间的关系?汪晖指出,这二者之间的分野和张力持续存在,学者们需要充分做好准备。最后,对于文中所提出的学者成长中的“运气”成分,汪晖表示,学术需要巨大的激情,也需要理性和专业化的训练,而在学术道路上的成功与否,往往还受其他因素的影响。汪晖鼓励广大学者们勇于独立思考,准备好用一生的时间来回答学术的意义这一问题。



提问交流环节

分享结束后,在场的青年教师积极提问,并就艺术创作和学术的关系、应用学科的学术特点、青年学者的学术资质和期望等话题与汪晖进行交流讨论。

清华大学“闻道”系列活动由教师发展中心和图书馆联合策划组织,从助力教师成长和发挥文化价值的角度入手,引领广大教师读人、读思想、读时事,感悟清华文化,厚植教育情怀。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