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5月6日,波兰主流媒体《论坛报》在专栏重要位置刊载了我校教授茅银辉、蒋涌的评论员文章《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中国特色的农村发展之路》。文章介绍了中国脱贫经验,呼吁国际社会加强减贫与发展合作,以期共同推动全球减贫事业取得新进展。《论坛报》官网在首页头条位置相关推送链接。《中国日报》刊出相关报道。
《论坛报》纸媒专栏截图
《论坛报》网站首页截图
《中国日报》刊出相关报道
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的升级版”倍受国际社会关注。文章回顾了中国过去十年的脱贫攻坚成果,分析了中国政府的主要措施和扶贫管理经验。我国发挥政府投入的主体和主导作用,优先保障脱贫攻坚资金投入,建立了中央统筹、省级统筹、市县抓落实的脱贫攻坚管理网络。网络覆盖所有贫困地区,委派干部下乡,精准帮扶每一个贫困户。各级党委统筹协调,派出领导干部负责脱贫攻坚工作,加强基层脱贫干部队伍建设,组建驻村工作队,把干部派到最能发挥作用的地方。这些队伍干部忠于职守、履职尽责,致力于帮助脱贫攻坚一线的困难群众,全力帮助贫困群众走出贫困、谋求发展,增加懂农业、热爱农村、关心农村群众的农村服务人员。2013年以来,先后选派超过300万党委第一书记和驻地工作组成员开展精准扶贫。
文章厘清了“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的逻辑关系。巩固和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我国提出了“乡村振兴战略”,其战略目标是到2035年实现农业农村基本现代化,到2050年实现农业强国、美丽乡村、农民小康的宏伟目标。在这一举措下,我国农村正在迅速转型,农业快速发展,乡村旅游蓬勃发展,农民工从沿海地区返乡谋生。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机街接,促进包括脱贫人口在内的全体农村居民的生计改善和全面发展为根本导向,追求乡村振兴也意味着我们认识到巩固脱贫成果的重要性,这也是乡村振兴计划的一项重要议程。
文章强调,乡村振兴是对乡村发展的综合和整体方法,其中涉及经济发展和创造就业、巩固脱贫成果、保障粮食安全、优化治理架构以及保护环境等各项目标。只有综合处理农村发展的这些方面,才能实现乡村振兴。
上一篇:我校举行新团员入团仪式
下一篇:北校区大学生学习中心启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