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河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河南师范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师大微光】勤工俭学我自强爱意满满助成长

发布时间:2022-05-20 14:23:18    浏览次数:248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编者按】总有一群人,在凌晨默默起床,在黑夜深深守护;总有一些事,温暖你我的心,给我们接续奋斗的力量和勇气。每个人都是一道光,哪怕微微的,聚在一起就能点亮整个星空。每个人都了不起,只有你我共同努力,才能迎来师大更加美好的明天。为进一步讲好师大故事,凝聚学校正能量,校园网特推出“师大微光”栏目,记录凡人微光,传递温暖力量,点赞平凡中的不平凡。

陌上花开,和煦春风。在校园里,有这样一群学生,他们利用课余时间去丰富经历,他们用双手创造人生价值,他们收获着一份勇敢、一份坚强、一份独立、一份爱意......勤工俭学从来不是一个标签,它是一种赞美,一种肯定,一种对生活的期待,一种对未来的希望!



助学•生活学习两不误

“我在官网上看到勤工俭学岗位招聘信息就立马报名了”,经过筛选,2020级教育学部高珍凤争取到了实训楼和餐饮中心的勤工助学岗位。两份岗位是双倍的薪酬,同时也意味着双倍的努力,高珍凤表示:“家里的情况并不是很富裕,工作后我每个月会获得一些工资,基本上能维持自己日常生活,生活轻松了不少,也替父母减轻了一些负担。”日子过的虽然忙碌,但她并没有放弃学习,经常利用边角时间钻研所学专业。“这些忙碌的日子也让我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也让我更加自觉自律了,对学习也更加上心了。”高珍凤笑着说。

整理、查询、调取、邮寄档案,防火、防潮保护档案......回忆当初在档案馆勤工俭学的经历,2018级社会事业学院侯飞燕感慨万千,“那段为学长学姐邮寄档案的时光还历历在目,如今自己也即将毕业,要调取档案了。”在那段时光里,侯飞燕勤工但不“减”学,专业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今年考研上岸中国人民大学。她说:“现在所取得的这些成绩都离不开在档案馆的工作经历与习惯养成,勤工俭学也许会让生活变得些许忙碌,但也会让自己的效率更加高效、学习更加认真、生活更加细心。”

据统计,我校在后勤处餐饮服务中心、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校友会、收发室、档案馆等校内单位及各学院(部)设立勤工俭学岗位,每年参与学生累计1800余人次,帮助家庭贫困学生更好地学习,保障其学习条件。



筑梦•理想之路绽花蕾

勤工助学工作除资助生活外,在培育技能方面也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会在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信息技术做好校友信息的搜集、分类、整理,同时协助老师做好校友报告团来访等工作。”怀揣着锻炼自身能力的愿望,2020级软件学院潘君瑞顺利成为了一名校友与基金工作办公室的学生助理。两年来,处理数据库信息对她来说已经游刃有余。“这份工作不仅丰富了我的日常生活,更提高了我的专业技能水平、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沟通协作能力”,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勤工俭学工作让潘君瑞提高了自身能力。

结束了一天的课程,2020级教育学部李爽穿梭在文昌楼的每一个多媒体教室中,熟练地检查设备情况、更换话筒与激光教鞭电池。“起初我因怕引起自习同学注意而迟迟不敢进入教室”,但想起自己的工作使命,她便鼓起勇气进入教室,完成日常工作。就读于教育技术学专业的李爽通过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多媒体教学支持服务岗的工作,进一步接近了自己的教育理想,充分地锻炼了专业素养,她说:“勤工俭学工作使我学习到了多媒体设备的使用与管理方法,收获了满满的专业技能。”

像潘君瑞和李爽这样通过勤工俭学逐梦未来的同学还有很多,他们以涓滴之力铸就磅礴伟力,用劳动放飞青春梦想、书写人生华章。为助力学子梦想开花,我校在多个部门设置文案撰写、新媒体运营等勤工助学岗位,着力培育学生的自立自强、创新创业精神,将扶困与扶智结合起来,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有梦可追。



铸人•温情育人永护航

勤工俭学是师大学子自我成长的故事,其中也不乏来自老师的温暖。“老师会给我们指导学业难题、给予我们学习经验、帮助我们明确努力方向”,潘君瑞心怀感激地说道,“每个老师都很亲切,像朋友一样,没一点生疏感。”侯飞燕把在档案馆工作的点点滴滴用文字记录了下来,在记录中她写道:“老师热爱书法,也经常为学生举办'文化沙龙',老师给我们讲述文学知识,我也在老师的影响下爱上了书法与文学......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师者如光,微以至远。虽不在身边,吾师精神常伴左右!”毕业在即,师大旅程即将结束,但对侯飞燕来说,浓浓的师生情终身难忘,她将以老师为榜样,终身学习,砥砺奋进。

“我们更像是学校和学生之间的桥梁。”多年来,我校秉承以学生为中心的工作理念,积极搭建勤工助学全方位育人的有效平台,帮助师大学子成长成才。“工作中有时会出现学生报账失败的问题,但我们会及时明确打款失败原因,帮助学生更正报账卡号,确保第一时间把属于学生的劳动报酬准确无误地交到他们手中”,学生资助服务中心主任赵红杰说道,“在统筹安排学生工作时,我们会根据每个学生特质为他们安排合适的岗位,让他们真正在劳动中学有所获。”

“勤工俭学是一个自立自强的过程,大家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减轻家庭的负担、补贴自己的生活费用,既享受了劳动的过程,又收获了劳动的成果、培养了自立自强精神品格。”党委学工部部长、学生处处长葛照金表示,学校对学生勤工俭学一直是持积极态度,学校是学生的第二个家,让学生们在劳动中成长,感受到家的温暖很有必要。勤工俭学既是一个砥砺自我的过程,更是一个传递爱的过程,学校与学生彼此之间用劳动传递着温情。工作还在进行中,爱的传递仍在继续。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