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外国语学院党委党旗高扬,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干部示范引领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全面展现“党办的大学让党放心、人民的大学不负人民”的政治品格和责任担当。外国语学院坚决落实学校党委工作要求,护航师生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筑牢疫情防控“保障线”,点亮学生成长“暖心灯”。
外国语学院党委书记阎芳、学院办公室副主任陈宇、团委书记钟雪丹3名党员共同组成了学院首批驻校教师团队,和“骨干计划”成员段皓晨等教职工一起为师生服务24小时不掉线。
(第一批志愿者上排从左至右:任冰杰、李彦迪、吴迪、陈新颖;第二批志愿者下排从左至右:耿靖雯、吴航、崔景云、辛卓凡)外国语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先后有两批党员志愿者承担了保障出入北园的志愿服务工作。她们负责在通行时段协调同学们有序进出主校区,提醒同学们做好防护工作。在烈日下,在深夜里,她们坚守在平凡的志愿岗位上,以实际行动彰显“青春向党,不负人民”的精神品格。
(教师陈宇、夏苗担任教职工核酸检测志愿者)驻校教师陈宇和在校内居住的教师夏苗担任了教职工核酸检测志愿者,负责协助医护人员查验、录入学生身份信息,一张张身份证,一个个试剂管,被汗浸透的防护服,N95口罩下认真的面孔,她们一同守护着校内师生的健康安全。
(学院驻地老师走访学生宿舍)外国语学院建立起了一支覆盖各宿舍楼、楼层、宿舍和学生的网格员队伍,在“通知传达”“核酸提醒”“健康监测”“应急行动”等方面进行培训,起到了“上情下达”“兜底防漏”的重要作用。在校园封闭管理、进出校政策调整、毕业生毕业等重要时间节点,学院坚持直面学生关切、回应学生诉求、安抚学生情绪,始终与学生在一起。疫情期间,学院通过院内师生诉求线上反映平台“外星人tape提问箱”,共回复230余条提问,并第一时间协调解决学生们提出的问题。5月20日晚,针对学生普遍关切的问题,学院党委召开线上互动答疑交流会,会议持续了一个多小时,130多名学生参会。连日来,外国语学院共召开5场专题信息发布会,现场互动沟通学生问题累计280余条。
(5月20日凌晨,老师们紧急召开专题信息发布会回答同学提问)“接诉”要快,“即办”更要快。根据学生反馈的问题和诉求,外国语学院先后提供了一系列暖心服务,包括为本校升学学生寄存行李、提供行李校内转运快递点、开具紧急证明等,确保“事不过夜,随到随办,急事急办”;同时学院为在校内居住的离退休教师、在职教师、外籍教师等送去生活必需品、解决他们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切实做到“以师生为中心”解难题、办实事。
(学院驻校老师为提前离校的毕业生搬运行李,提供行李寄存场地)
(学院帮助居住在静园的同学转移至主校区)
(学院为在校内居住的离退休教师、在职教师、外籍教师等群体送去生活必需品)外国语学院坚持疫情防控和教学科研两手抓,坚持聚焦主责主业,确保疫情时期,学生学业、毕业、就业工作不断线。外国语学院依托日常领导班子、党委委员、院级教学督导听课队伍,加大听课频次密度,及时发现问题,确保线上教学质量。学院快速反应,率先确定多场景下结课考核方式的不同模式预案。针对就业存在困难学生,实施“一把手”工程,学院党委书记与未落实就业学生班主任、导师逐一沟通,商讨帮扶策略,了解学生就业情况,寻找就业机会。
疫情期间,外国语学院组织一系列防疫科学知识讲座、公益学术讲座、文体活动丰富学生校园生活,传递抗疫正能量。“新冠疫情形势及防疫要求”形势与政策专题研讨课,为同学们分析疫情形势、明确防疫要求;“红色翻译家沙博理和路易·艾黎研究”学术讲座强调了讲好中国故事,提升国际话语权的重要意义;“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校史多语种翻译比赛将专业学习与校史精神相结合,鼓励学生坚定信念,扛起责任,共同战“疫”;外院足球队举办毕业生足球赛,队员们在绿茵场上释放压力,放松自我,用汗水和欢笑送别毕业生。
外国语学院还组织在职教师、离退休党员开展“写给青年学子一封信”活动,一封封书信饱含了对人大青年学生共克时艰,与党和国家共呼吸共命运的深情鼓励。院党委委员、英语系教授代显梅在给毕业生的信中写道,“我们不可能期待生活一帆风顺,生活中遇到的挑战和困难是最好的磨刀石,可以帮助我们磨砺宝剑的锋芒。在认真谨慎做事的时候,要学会坦然接受生活里所有的发生,一切都是有理由的存在,都可以被化为精神营养和记忆的宝藏。Nothing is wasted if taken positively.”毕业生给代显梅的回信中说:“这三年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重要的是我从您身上学会了如何做人,您总是无私地把积极的生活态度、丰富的人生阅历和对待女儿般的爱传递给我们,真的无愧于‘师长’这个身份。”外国语学院将团结带领师生一起攻坚克难,持续推动提升全体师生的凝聚力、向心力和战斗力,继续做好疫情防控时期的校园守护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