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汕头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汕头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陈彦青老师论“可见与不可见:中国色彩的想象与生活”

发布时间:2022-06-08 10:25:17    浏览次数:261    来源:汕头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5月27日,长江艺术与设计学院学术月第二场讲座“可见与不可见:中国色彩的想象与生活”在图书馆演讲厅举办。艺术学院副院长陈彦青老师精彩的演说,让全场师生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色彩的魅力。

讲座伊始,陈老师列举了生活中常见的动植物、日用器具,并提出问题:色彩是否可见?色彩在人类文明中是以何种状态存在的?接着,围绕想象的中国色彩和现实生活的中国色彩两大部分展开,陈老师具体讲述了想象与生活中的中国色彩背后的语境与深层含义。

中国色彩体系包含视觉上和审美精神上的生活色彩,又囊括与诗意、技术、伦理、政治、制度、家国等相关的“色彩”。不同时代的人们对色彩表现出了各异的特殊情感,由此也演变出不同的流行色追求。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桓公好紫到魏晋南北朝的“流黄素”,从唐朝的“退红”到柴世宗的“雨过天青”,从南唐李后主的“天水碧”到蔡京的“太师青”,还有“猩猩红”“胭脂水”“软烟罗”,这些时代流行色的典型代表都表明色彩切实应用到了现实生活中。最后,陈老师又分别以《二十四诗品》、古代舆服为例,说明色彩与情感表达及等级制度密不可分。“色彩无处不在”,中国色彩的研究需从色彩本体出发,结合符号与观念之名,让诗意想象最终落入现实生活。

最后的互动环节上,陈老师幽默地分享其色彩研究的实践经验与理念,并对师生的提问作了详细解答。

文 19级 江奕山 图 杨传良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