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6月30日,北京市(甘南)双河农场副场长朱兴华、副总农艺师高焕勇、场长助理田辉波、场长助理潘龙、农科所所长张志刚、农科所副所长龙力刚一行赴我校签署“特色型东北粳稻品种选育”技术开发合同。我校副校长邹德堂、新农村发展研究院院长朱志猛、农学院副院长王敬国、农学院青年教师刘化龙、郑洪亮等出席签约仪式。签约仪式由朱志猛主持。
邹德堂对双河农场一行的到来表示欢迎,对我校与双河农场的成功合作充分肯定,对农场给予国家科技先行县建设工作的配合与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他预祝此次项目顺利实施,并希望通过项目的推进,加深我校与双河农场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为保证首都米袋子做出双方的贡献。邹德堂还介绍了我校在水稻遗传育种方面的深厚底蕴、材料储备、人员构成、实验条件、仪器设备和基础设施现状,分享了水稻种质创新和品种选育上的成功经验。
朱兴华对我校给予双河农场科技进步中的支持和帮助表示衷心的感谢,并感谢学校在“特色型东北粳稻品种选育”项目申报准备、现有进展中做出的努力和细致工作。他充分肯定了本项目对于双河农场今后发展的重要作用,并表明了农场深入推进项目的决心。
随后,朱兴华和王敬国分别代表双方签署“特色型东北粳稻品种选育”技术开发合同。
签约仪式后,双方针对项目实施进行了深入的交流。朱兴华表示,希望以项目合作为契机,继续全面提升在品种选育、人才培养、成果转化、奖励申报等方面对于双河农场的支持力度。对于双河农场的需求,邹德堂均给予积极的回复,并指出了项目实施过程中的重点工作,分析了可能出现的技术难点,提出了克服难点的方法和技术路线。
双河农场一行还参观了我校阿城实验实习基地水稻田和“寒地粮食作物种质创新与生理生态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在参观过程中,邹德堂对农场关心的育种后代选择、冷害鉴定方法、农田水利设施建设、仪器设备选型、低温种质库建设、人工气候室运行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介绍。
据悉,“特色型东北粳稻品种选育”项目周期为4年,重点开展东北北部粳稻重要品质性状遗传解析和特色、功能型粳稻品种选育,研究成果将为促进双河农场水稻产业发展,丰富首都优质特色大米供应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