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成都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成都理工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专业启蒙行于峨眉山水 技能初练传承科学精神——我校开展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

发布时间:2022-07-27 15:50:42    浏览次数:2226    来源:成都理工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7月的峨眉天气变化多端,时而骄阳似火,时而大雨滂沱。这里有一支坚强的队伍,无论什么天气,都会准时出现在峨眉的青山绿水间,他们就是成都理工大学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队的师生。

不畏“烤”验战高温,不怕困难备好课

在教务处、地球科学学院及峨眉山实习基地的大力支持下,7月8日—10日,本次联合实习业务队长田亚铭副教授带领来自地球科学学院、沉积地质研究院、行星科学研究中心的30余名老师奔赴野外实践教学一线开展集体备课。


专业启蒙行于峨眉山水 技能初练传承科学精神——我校开展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


图1 实习队野外备课合影

连续三日,老师们头顶烈日在川主河、龙门硐、大渡河等线路上奔波。备课中,老师们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分享自己最熟悉的教学内容。在挖断山断层教学点,田亚铭副教授详细介绍挖断山断层识别与形成过程;在峨眉山花岗岩教学点,李佑国教授结合最新研究进展,系统讲解峨眉山花岗岩的形成时代、岩石成因与构造意义;在龚嘴水电站教学点,邓江红副教授讲解水电站选址与建设过程中的工程和水文地质问题,他还为大家讲述了水电站的建设历程 ,他讲到:“20世纪60年代中期,万名建设大军响应祖国三线建设号召,安营扎寨大渡河,经艰苦卓绝的奋战,在高山峡谷中创建了水利工程奇迹,留下了‘艰苦创业,勇于创新,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三线精神”,让全体老师在备课之余接受了一次生动的党性教育,也为野外实践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思政元素……


专业启蒙行于峨眉山水 技能初练传承科学精神——我校开展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


图2 田亚铭副教授讲解挖断山断层的识别与形成过程


专业启蒙行于峨眉山水 技能初练传承科学精神——我校开展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


图3 李佑国教授讲解峨眉山花岗岩的特征与构造意义


专业启蒙行于峨眉山水 技能初练传承科学精神——我校开展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


图4 邓江红副教授讲解龚嘴水电站的水文与工程地质问题

一路上,资深教师耐心地向青年教师讲解各种地质现象和地质现象背后的故事,传授野外地质教学经验,通过传帮带提高青年教师的野外地质教学能力。


专业启蒙行于峨眉山水 技能初练传承科学精神——我校开展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


图5 王乾副教授指导青年教师

本次实习首次设置了研究生班,为体现研究生野外实践教学与本科教学的差异,更好的提升研究生野外实践能力,实习队提前谋划,开展野外踏勘,开辟更适合研究生教学的新路线。通过集体备课,老师们从各自专业背景角度出发,对完善实习内容提出了良好的建议,科学规划了野外实习路线,为后续的野外教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专业启蒙行于峨眉山水 技能初练传承科学精神——我校开展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


图6 邓江红副教授、侯中健副教授带领踏勘研究生班实习线路

室内教学厚基础,野外实习长才干

7月11日上午,来自成都理工大学地球科学学院、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能源学院、行星科学国际研究中心的396名学生,以及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昆明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等高校的40名师生全部抵达峨眉实习基地,正式开启为期17天的暑期联合野外实习。

为了让同学们对峨眉山地质情况有个基本了解,为野外实习做好充分准备,实习队首先开展了室内教学。课堂上,带班老师系统地为同学们介绍了实习区域的地质概况,详细地讲解了野外记录簿的书写格式,细致地示范了罗盘使用方法,参观了基地内的峨眉山实体地质沙盘和岩浆岩、沉积岩标本园,夯实了同学们野外实习的理论基础。


专业启蒙行于峨眉山水 技能初练传承科学精神——我校开展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


图8 丁枫副教授在沙盘室为学生讲解


专业启蒙行于峨眉山水 技能初练传承科学精神——我校开展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


图9 王涛副教授在标本园指导学生学习

7月12日早上6:50,承载着第一批野外实习学生的中巴车迎着灿烂的朝阳出发了。头戴红色安全帽,手拿地质锤、罗盘、放大镜的同学们,在带班老师的带领下行走在崇山峻岭之间。每到一个教学点,同学们认真观察,老师细致讲解,要求动手操作时,同学们便挥动地质锤敲打样品,拿起放大镜观察岩石,打开罗盘测量产状,规范记录。


专业启蒙行于峨眉山水 技能初练传承科学精神——我校开展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


图10 实习队在凉水井断层教学点



图11 学生观察岩石类型


专业启蒙行于峨眉山水 技能初练传承科学精神——我校开展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


图12 学生在紫澜洞观察溶洞里的地下水沉积物

在龙门硐教学点,赵兵教授为同学们讲解如何用沉积岩中的沉积构造判断沉积环境及地层层序;在清音阁,李春辉副研究员为同学们讲解宣威组与峨眉山玄武岩组分界线及附近地质现象;在川主河畔,李志军副教授为同学们介绍白垩纪沉积环境特征;在紫澜洞口,联合指导教师河南理工刘惟庆副教授指导同学们测量岩层产状……在野外锤炼地质技能过程中,同学们充分领略到地球科学的魅力,激发了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


专业启蒙行于峨眉山水 技能初练传承科学精神——我校开展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


图13 赵兵教授讲解如何判断沉积环境及地层层序

联合实习促交流,互相学习共成长

我校峨眉山实习基地坐落于峨眉山双5A级景区内,实习区内沉积地质现象丰富,构造类型多样,矿产资源丰富,是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为实现国内野外地质优质资源共享,各高校优势互补,提升地质学人才培养质量,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和地球科学发展做出贡献,自2014年起,我校每年都会邀请十余所高校师生参加联合实习并混合编班,共同开展实习。至今,已有包括香港大学、吉林大学、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地质大学(武汉)、西北大学长安大学新疆大学等近40所高校的师生参加了联合实习。

今年受到疫情的严重影响,在教务处、地球科学学院的统筹谋划下,在充分准备好疫情防控预案和与有关高校充分进行对接的前提下,来自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昆明理工大学、桂林理工大学、东华理工大学、河南理工大学的地质学类、资源勘察工程、地质工程等专业的32名同学以及8名指导老师参加了联合实习。实习过程中,校内外教师共同研究教学内容、探讨教学方式,校内外同学同吃同住同实习,相互交流学习,开展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人才培养成效在野外实践教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


专业启蒙行于峨眉山水 技能初练传承科学精神——我校开展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


图17 联合实习队教师合影


专业启蒙行于峨眉山水 技能初练传承科学精神——我校开展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


图18 联合实习队师生代表合影


专业启蒙行于峨眉山水 技能初练传承科学精神——我校开展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


图20 师生篮球赛合影

时值中国地质学会成立百年之际,为向百年华诞致敬,同时加强校内外师生学术交流,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实习队利用晚上安排了系列专题学术报告。我校赵兵教授、李佑国教授、孙玮副教授、黄虎副教授、罗勇副教授、李春辉副研究员以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的黄元耕副研究员、桂林理工大学的马强分博士等分别从峨眉山的沉积岩石地层、峨眉山隆升、生物演化、生态环境变化以及信息技术应用等方面做了精彩的学术报告,对弘扬地学精神、提升实习师生的专业认知水平、激发专业学习与工作热情、提升人才培养质量起到重要作用。


专业启蒙行于峨眉山水 技能初练传承科学精神——我校开展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


图21 实习队组织系列学术报告

峨眉山间党旗飘,流动堡垒领航向

为切实发挥党建引领作用,进一步推动基层党建与业务工作相结合,不断拓展基层党组织工作的新模式,确保暑期联合实习工作顺利开展,地球科学学院党委安排党委副书记杨毅担任本次实习行政队长,并批准成立了2022年峨眉山地质认识实习临时党支部(程文斌任支部书记、赵涵任组织委员、王晓凤任宣传委员),在实习过程中充分发挥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野外实习过程中,多数时候室外温度超过40℃,王乾、陶晓风、李佑国、赵兵、侯中健等老党员始终走在队伍最前列,带领全体师生发扬地质工作者不畏酷暑、吃苦耐劳的精神,勇敢面对高温“烤”验,毫不退缩。偶有几天遭遇滂沱大雨,老党员王乾带领同学们高唱《勘探队员之歌》,在泥泞中坚定前行……


专业启蒙行于峨眉山水 技能初练传承科学精神——我校开展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


图22 陶晓风教授讲解斗量村三级阶地剖面图

本次联合实习还有一名“特别”的学生,他就是我校资源勘查专业留学生,来自孟加拉国的苏浩歌(SHOHAG MD SAMUEL)。这名孟加拉小伙非常喜欢地质,学习很认真,但专业基础和中文基础都比较薄弱。实习队临时党支部书记程文斌和有丰富教学经验的党员教师陈思挑起了指导苏浩歌的重担。对于这名特别的学生,两位老师在学习上对他进行了“特殊”照顾,担心他听不明白,同样的内容会耐心地帮他多讲一遍,每次都会多花更多时间认真地批改他的作业并进行反馈,但在考核的标准上坚持和其他同学一样严格要求。在两位老师的帮助下,苏浩歌顺利完成了各项实习任务。


专业启蒙行于峨眉山水 技能初练传承科学精神——我校开展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


图24 程文斌老师为苏浩歌讲解东川组中斜层理、平行层理与底冲刷的形成机理


专业启蒙行于峨眉山水 技能初练传承科学精神——我校开展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


图25 陈思老师为苏浩歌示范使用罗盘测量地层产状

7月21日,临时党支部邀请峨眉实习基地建设的重要参与者也是突出贡献者邓江红副教授以“峨眉基地历史.建设.未来”为主题,为师生党员开展了一次专题党课教育活动,各个班级通过连线形式组织了收看。通过邓老师的报告,我校刘宝珺、殷继成、熊舜华、邓斌、邓江红、张燕、王国芝等几代地质专家接力奋斗,把峨眉基地建成集“国家级地质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中国地质学会地学科普研学基地”于一身的国家级实习基地,为国家找矿事业、教育事业矢志奋斗的故事深深感动了在场师生,教师党员纷纷表示建好峨眉基地责任重大、使命光荣,同学们纷纷感恩前辈的卓越贡献,表示一定珍惜实习机会,学好本领,在地质人的青春赛道上奋力奔跑出最好成绩,不辜负前辈和老师们的期望。本次联合实习的意义在专题党课教育活动中得到升华。


专业启蒙行于峨眉山水 技能初练传承科学精神——我校开展2022年暑期峨眉山地质认识联合实习


图27 临时党支部合影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每年夏天,一批又一批参加联合实习学子在老师的指导下,穿梭在峨眉的山川河谷中探索地球的奥秘。17天的野外地质实习,汗水与欢乐同行,累并充实,深入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巩固了的专业思想,锤炼了专业技能,坚定了理想信念,激励“地质报国”精神薪火相传。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