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为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突出实践育人成效,山东大学积极营造“人人都做志愿者”的优秀氛围,将志愿服务与社会实践创新性融合,设立公益志愿服务类社会实践选题,并组建196支服务团队在全国各地投身社会服务,以青年力量传递温暖,用赤诚之火照亮希望。
筑梦未来,点亮七彩课堂
国际教育学院“山魂海韵,沂你同心”支教调研团在八月初赴山东省临沂市沂南县开展公益支教,服务对象聚焦当地的孤困儿童群体。在沂南县关工委的持续关注和大力支持下,支教队员实地走访调研,开展教学和一对一辅导学习,同吃同住关注每个孩子心理健康。针对山区网络卡顿、教学设备问题频发等问题,支教队采用了线上讲授提出问题、线下互动实时反馈的后疫情时代公益支教实践新模式,有效实现线上线下的顺畅配合。
机械工程学院泉润淄林实践团队坚持“为贫困弱势青少年做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初心,赴淄博市张店区对马尚镇九级村和房镇东孙村的贫困、单亲家庭儿童进行帮扶。课上,志愿者为孩子们介绍未来机械行业的发展方向;课下,志愿者给儿童们介绍艾兴院士等机械先辈们的事迹,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涯中播下希望的种子。本着立德树人、五育融合的理念,团队设计了六类共20门课程,累计授课117次,促进儿童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为当地教育作贡献。
医者仁心,守护生命健康
基础医学院仁医起航实践队以“互联网+社会实践”模式,线上线下融合开展“关爱相护,责任相伴——陪护身边阿尔茨海默症患者”活动。在线上,团队举办知识竞赛、主题征文、剧本杀等特色活动,促进了同学们对于阿尔茨海默症的了解与认识,提高了人们对阿尔茨海默症的关注度;在线下,队员通过指导老人做手指操、使用智能手机以及辨识数字卡片、剪纸等方式,调动老人的思维活跃度,在一定程度上延缓了老人认知能力的衰退。实践队员们用行动诠释了医者仁心的温度和担当,让更多的人关注阿尔茨海默症,向患者及其家庭伸出援手,帮助老人得到更好的干预与治疗,并切实缓解阿尔茨海默症给患者家庭乃至社会带来的压力。
基础医学院“摆渡人”社会实践队致力于“三献”工作宣传,讲述捐献者感人故事,传递敬佑生命的正能量。在齐鲁医院器官捐献与移植办公室的指导下,团队发布器官捐献现状及民众意愿调查问卷,撰写器官捐献认知程度调查报告,为器官捐献事业发展提供相关调研数据与整体情况梳理;团队与齐鲁医院门诊部合作,举办“以我之言,述尔之心”感人故事分享会,整理捐献者的感人事迹,发掘感动瞬间,延续奉献精神,用大爱传递希望。
专业赋能,迸发创新活力
软件学院“蒲公英”云科普献血志愿服务团队致力于献血知识科普,采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方式,充分发挥多样的媒体工具以及软件学院专业自身的特色,线上开展B站直播问答、腾讯会议宣讲、微信公众号献血小知识每日推送,并且基于专业知识搭建献血知识科普网站,以最全面、最大众的方式纠正人们对于献血的误解,号召人们积极献血。团队实践有了初步成效,连续两周的B站直播人数逐步提高。团队成员们还去献血站开展了志愿服务活动,带动更多人参与到志愿献血中来。
为满足老年人对生活照、艺术照的摄影需求,弘扬中华民族敬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山东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幸福照相馆”团队前往济南鲁商福瑞达护理院和济南绿地幸福家海珀天润康养中心,为老年人提供免费摄影服务。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团队成员结合专业课程所学,依据老人们的性格特点与个人喜好确定了“时尚杂志风”等丰富多样的摄影风格,并在拍摄全程中积极帮助老人完成妆容、服装搭配等事宜,用照片、视频等方式为所有参与的老人定格下独属于他们的美好瞬间。活动结束后,团队积极发挥专业特长优势,以微信公众号、小红书等新媒体平台为宣传阵地,向社会展现当代老年人的美好生活,传递正能量。
青春向党,志愿先行。在新时代山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下,“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火炬薪火相传,山大志愿者不懈努力,让“志愿红”开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