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东南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985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东南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东南大学梁高林教授课题组在《Nano Letters》发表最新研究成果

发布时间:2022-08-23 10:30:28    浏览次数:571    来源:东南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8月9日,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no Letters》在线发表了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梁高林教授课题组和徐州医科大学郑骏年校长课题组的合作研究成果,文章标题为《FAP-α-Instructed Coumarin Excimer Formation for High Contrast Fluorescence Imaging of Tumor》。该项研究论证了一种新型的智能荧光分子探针,其在肿瘤高表达的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α(FAP-α)的特异性激活下发生CBT-Cys点击反应并自组装成纳米颗粒,从而“点亮”香豆素激基缔合物荧光,实现肿瘤的高对比度成像(DOI: 10.1021/acs.nanolett.2c02540)。



由平面多环芳香族荧光团(例如香豆素)形成的激基缔合物能够实现肿瘤的高对比度成像。然而,在生理溶液中“点亮”激基缔合物的荧光仍然具有挑战性。着眼于此,梁高林教授课题组和郑骏年教授课题组合作开发了一种智能荧光分子探针Cbz-GPC(StBu)K(Cou)-CBT(见下图),该探针能够被FAP-α特异性激活,触发CBT-Cys点击反应并自组装成纳米颗粒Cou-CBT-NP。其中,由梁高林教授所提出的CBT-Cys点击反应机制(Nat. Chem. 2010, 2, 54-60)能够使探针分子上的香豆素荧光团实现分子内和分子间的双重聚集,从而以协同的方式在肿瘤部位“点亮”香豆素激基缔合物的荧光。体外和体内研究表明,该探针实现了对FAP-α过表达肿瘤的高效荧光成像,具有对比度高和聚集性强等优势。该探针有望用于FAP-α相关疾病的临床诊断。

该论文的第一作者为东南大学生物科学与医学工程学院博士生高歌和至善博士后孙先宝。徐州医科大学郑骏年校长和东南大学首席教授、生物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梁高林教授为共同通讯作者。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