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郑州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郑州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郑州大学屈凌波教授团队在国际权威期刊上发表综述文章

发布时间:2022-08-25 16:56:18    浏览次数:208    来源:郑州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近日,郑州大学屈凌波教授团队在化学领域国际顶尖综述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发表了题为“Natural Flavylium-Inspired Far-Red to NIR-II Dyes and Their Applications as Fluorescent Probes for Biomedical Sensing”的综述性论文。该论文综述报道了发射波长覆盖深红到近红外二区的花色素染料及其作为荧光探针在生物医学传感应用领域的发展现状,并对存在的挑战和发展前景予以展望。郑州大学化学学院孙远强副教授为第一作者,郑州大学李朝辉教授和山西大学郭炜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花色素是广泛存在于花卉和水果中的天然色素,具有抗氧化作用,在生活中广泛应用于食品添加剂和食用染料。1915年,诺贝尔奖获得者Richard Willstätter阐明了天然花色素染料产生颜色的基本原理,之后关于花色素的研究受到了广泛关注。然而,其后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发现新的天然花色素染料以及合成新的花色素结构,很少有关于花色素染料在荧光探针领域的研究报道。2013年,“香豆素-花色素”染料作为天然的比率荧光探针被报道,开启了花色素染料在生物传感领域应用的篇章。迄今,大量基于花色素染料的荧光探针被国内外学者相继开发,并成功用于疾病标志物在细胞、组织和活体内的时空分辨传感与监测。本论文重点介绍了代表性花色素染料的光学性质、设计策略、荧光传感机制,及其作为荧光探针在生物医学检测领域中的应用。

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河南省科技攻关等项目的支持。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