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华侨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华侨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同心风采】徐华: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智慧和力量

发布时间:2022-09-07 14:10:48    浏览次数:307    来源:华侨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个人简介

徐华,女,满族,辽宁岫岩人,博士,教授。日本京都大学访问学者。1998年8月参加工作。2002年10月加入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华侨大学文学院教师,曾担任民革福建省委会委员、泉州市委会副主委、华侨大学总支部主委,泉州市第十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华文学史料学会古代文学史料研究分会副会长。

社会调查与地域文化研究相互促进

生活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的泉州,历史学专业出身的徐华常常关注现实问题,广泛深入社会调研搜集一手资料。在担任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期间,徐华先后参加了泉州市人大常委会调研组《关于开展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调研》和《关于开展泉州市海上丝绸之路史迹保护条例配套制度和基础性工作落实情况调研》,参加《泉州市中山路骑楼建筑保护条例》《泉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等有关条例立法的讨论,并持续关注本土文化的保护和提升问题,撰写多篇与古城提升相关的提案,均得到立项办理。

在此基础上,徐华注重学术研究与地域文化相结合,承担了泉州市社科规划重点项目《明代泉州文选学文献四种考》、福建省社会科学普及出版资助项目《石语刺桐城——古泉州碑刻史话》等省市课题。2021年,徐华承担我校首次获批的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0-14世纪古泉州石刻文献的搜集、整理与研究》,为我校新文科建设取得重大突破。

担任民革华侨大学总支部主委期间,徐华积极吸纳新党员,发挥党员专业优势,建言献策。同时,她还结合地域文化,组织开展各类考察活动,赴南安九日山考察石刻祈风文化、赴洛阳桥考察蔡襄及古桥保护与湿地红树林文化、赴安平桥考察古泉州海上交通与桥梁文化、赴晋江五店市考察华侨历史文化等。通过一系列活动,大大增强了总支部党员的自我学习意识。不少党员还自觉利用节假日深入了解古泉州文化遗产,思考地方文化遗产保护等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民革华侨大学总支部2016、2018年均获评“民革泉州市参政议政先进集体”荣誉称号。



徐华参观调研石狮市湖滨街道人大代表联系群众活动室建设情况

经典研究与社会服务融合提升

徐华认为,“对传统文化经典深入系统研读,更有利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把握和传播。”作为一名高校教师,她承担了《中国思想史》《<老>

“读书要有所选择,用不同的方法,读不同的书,对于中国真正的原典经籍,要能下精读细读的功夫,必然有相应的收获。”徐华表示,要能够打破学科壁垒,在深入研读的基础上融会贯通,思考现实与人生问题,比如中国共产党三大法宝之一的“统一战线”,一般仅仅从近代史背景下来理解,“但展开历史的长镜头,我们可以看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样是作为党的理论形成的深厚土壤。”近年来,徐华陆续为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师资培训班、重庆市委统战部党外年轻领导干部专题培训班等作《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视角下的大统战》《汉字中的文化软实力》等讲座十余场,同时为学校师生作《传统经典的当代价值和阅读方法》《石刻研究的大文献与小视角》等多场讲座,以传统经典滋润心灵,以实际行动服务学校中心大局。



徐华作统战专题讲座

建言献策与学科优势相辅相成

源于文献学与文化研究的综合学科背景,徐华在参政议政中也常结合学科特点作提案建议,在担任泉州市人大常委会委员的四年时间,共提交调研报告2篇,人大建议4篇,参加重大调研活动20余次,履职成绩得到相关部门的一致肯定,也因此获评民革福建省委2017-2021年度优秀“党务工作者”。

2021年7月25日,在福建福州举行的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泉州:宋元中国的世界海洋商贸中心”获准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而此前,徐华便提出,申遗产生的溢出效应对泉州文化的提升将是一次重要的机遇,因此更应未雨绸缪,预先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为此,2020年12月,徐华领衔撰写《关于承接申遗溢出效应,加快推进遗产利用发展的建议》提交泉州市人大常委会。该建议主要包含三方面的内容:一是尽快将“大泉州市文化振兴”列入十四五发展规划的专项规划,并成立专门的“文化遗产规划办”,形成泉州文化软实力提升的长效机制;二是建议采取“文化带+遗产群”的模式,重点梳理海洋丝路、古驿道两大文化带,重点打造海洋商贸、多元宗教、侨情溯源、名贤遗迹故居、书院文教五大遗产群;三是夯实讲好“海丝故事”的文献基础,对于城市考古成果需要密切跟踪,建档整理,对于文化遗产相关文献需要下大力气集中整理与挖掘,有专人专门场所汇集。同时还提出设立古泉州海洋文化交流文献系统整理、古海路沿岸地文献文物搜集等具体建议,为泉州市主要决策部门提供预见性参考。

一直以来,热爱文学的徐华也积极参与统战系统的各类活动,其撰写的《前进,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一文获民革福建省委会征文一等奖,《诗文载道 遇见初心——1945-1949民革先辈诗文中的历史记忆》一文在泉州党外人士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主题征文活动中获一等奖,并被收入福建省政协办公厅主办的《政协天地》2021年第10期。

“我将在历史文化积淀深厚的氛围中,在履职建言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为地域文化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系统化,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新时代解读和高质量传播继续添砖加瓦。”徐华如是说。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