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网格划区、楼自为战、分级管理、分类指导”是中国人民大学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的基本原则。在9月20日学校疑似阳性病例应急处置过程中,“楼自为战”的网格化管理机制经受住了严峻考验,成为本次涉疫处置应急快反的有力抓手。但是长期以来,校园内流动性大,高校的疫情防控任务艰巨,学校教学区内仍有家属楼分布,无法彻底和教学区实现物理隔离,其中不乏高龄老教授、老专家居住。
为了补好校园疫情防控的这块短板,学校疫情防控工作专班创新管理形式,深入研究适合家属楼特点的网格管理机制,结合每栋家属楼特点,按照楼自为战、包干负责的原则,发动部分机关部处和学院,每个单位包干负责一栋家属楼,承担本楼疫情防控应急快反工作。应用经济学院包干负责宜园2号楼。
接到命令后,应用经济学院党委以学校历次疫情防控专班会会议精神为指导迅速行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院长、“万人计划”领军人才郑新业担任楼长,组建成立了包括学院副院长、党委副书记、党委委员、党支部书记、学校杰出学者和学生骨干在内的宜园2号楼疫情防控工作组。成立伊始,工作组迅速召开讨论会,传达相关会议精神、明确工作任务、细化人员分工,选任副楼长、楼层长,构建横纵防控体系,确保工作全部署、行动有指南。
(工作组召开讨论会)
为深入摸排楼宇地形、人员构成,形成详尽基础台账,郑新业教授带领工作组身体力行,挨家逐户走访宜园2号楼住户,详细了解居住信息,登记特殊需求,收集合理诉求,宣讲防疫措施,开展思想工作,争取住户理解支持。工作组还为全楼住户准备了N95口罩、疫情防控联络通讯录等物资,发放到每户居民手中。
(为住户发放的防疫物资包)
宜园2号楼是学校知名“教授楼”,也是“老人”楼。方汉奇、陈先达等“大先生”均住在此楼,“人民教育家”国家荣誉称号获得者卫兴华教授生前也在此楼居住。据统计,本楼住户近半数年龄已达70岁以上,高龄需重点关注住户多,人员流动量大,管理工作难度较大。针对这些高龄住户,工作组在上门走访后形成专门工作台账,一户一策,明确工作组24小时联络人,与校医院负责医生取得联系,确保医药、食品等物资储备不断供,全天候不间断保障高龄住户日常生活需求。
(工作组组长郑新业详细询问新闻学院荣誉一级教授96岁方汉奇先生近况)
(工作组成员裴建锁和吕媛媛向哲学院荣誉一级教授92岁陈先达先生介绍工作情况)
(工作组副组长魏楚和组员陈佳莹做工作介绍并发放口罩)
(工作组成员宋枫和陈浩做工作介绍并发放口罩)
秉承“疫情防控既讲奉献,更要讲科学”的理念,经过细致走访、详细摸排,应用经济学院宜园2号楼疫情防控组绘制了楼网格平面图,标注了每层每户人员基本信息、特殊需求,针对重点人群实施一户一策,并以此为基础,编制楼长工作手册,明确楼长、楼层长管理职责,细化任务清单,完善应急预案,真正将教学区家属楼网格化管理方案落实到岗落实到人,确保一旦应急触发,可以迅即人岗就位开展应急处置。
教学区家属楼楼长的实体化运行,扫清了教学区住户管理的盲点,为筑牢校园安全屏障,打通网格化管理最后一公里奠定了坚实基础。
同时,担任教学区家属楼楼长的还有宜园1号楼楼长杨东(学校发展规划处处长,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静园22号楼楼长时延安(学校国际交流与合作处处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立德专家公寓及青年公寓楼长补利军(学校资产与后勤管理处处长、校园建设管理处处长),林园12号楼楼长王建(学校实验室管理与教学条件保障处处长),各位楼长正在根据包干负责楼宇的情况开展摸底、应急预案制定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