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河南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河南师范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我校王键吉教授团队在利用多孔材料对氨气捕集和选择性分离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发布时间:2022-10-12 14:47:58    浏览次数:202    来源:河南师范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近日,我校绿色化学研究团队王键吉教授联合华中科技大学冯光教授在国际顶尖化学学术期刊Angewandte Chemie-International Edition(《德国应用化学》)发表了题为“Anchoring LiCl in the Nanopores of Metal-Organic Frameworks for Ultra-High Uptake and Selective Separation of Ammonia” 的学术论文,我校化学化工学院师资博士后史云磊博士为本文的第一作者,王键吉教授、冯光教授为通讯作者,河南师范大学为第一作者单位。该研究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的资助。

该研究以MIL-53-(OH)2为母体,通过Li+与MOF框架上Al3+周围的氧(桥联羟基和羧基氧)原子之间的电子转移,将氯化锂(LiCl)锚定在纳米孔道内,制备了高性能的氨气杂化MOF吸附剂。在1.0 bar和25 °C,该吸附剂对氨气的吸附容量高达33.9 mmol/g,远超目前文献报道的最高值。由于在低分压和高温条件下良好的氨气捕集能力,该吸附剂能够高选择性地从NH3/N2, NH3/CO2和NH3/H2O中选择性分离氨气,吸附-脱附15个循环后,杂化吸附剂对氨气的吸收容量仍没有明显变化。机理研究表明,高度分散的Li+与NH3的配位作用以及Cl-与NH3的氢键作用实现了对氨气的高容量捕集,LiCl被锚定到MOF孔道的同时,减弱了Li+与NH3的配位强度,为氨气的低能耗脱附和杂化吸附材料的循环利用提供了保证。这一成果是我校在氨气的捕集与选择性分离研究领域取得的又一重要进展,为设计新型氨气吸附剂提供了新的策略。

据悉该团队今年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方面实现了新的突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其中面上项目3项,青年项目3项,继续展示了老中青结合、齐头并进的良好态势,有望为化学学科“双一流”创建作出更大贡献。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