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中国科学院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中国科学院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陈华莎做客明德讲堂:与古人神交——古陶瓷鉴赏漫谈

发布时间:2022-10-18 10:21:56    浏览次数:160    来源:中国科学院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10月14日下午,明德讲堂M842期讲座在中国科学院大学雁栖湖校区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故宫博物院研究馆员、国家文物鉴定委员会委员、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陈华莎应邀主讲,中国科学院大学人文学院尚雪副教授主持,王昌燧教授嘉宾主持,杨益民教授出席。



主讲人 陈华莎研究馆员

瓷器是中国的一张名片,古今中外,无数人为之痴迷。那么,非专业人士应当如何鉴赏?陈华莎老师将数十年来从事古陶瓷、佛教造像、玉石、珐琅等文物鉴定、研究、保护与征集工作的感悟与同学们分享。通过一个个案例,深入浅出的揭示了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再到物我神交的美学体验。介绍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思维方法。



王昌燧教授发言

古陶瓷鉴定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经验科学,并无捷径可寻,需要在不断积累中逐渐领悟。陈老师引用耿宝昌先生的说法:“世界上万物都是一个理儿。要打通了学,你明白了这个就明白了那个,明白了那个就明白了这个,不知不觉地,忽然有一天就全明白了。”

对于当代古陶瓷鉴定,陈老师给出的定义是:“以科学的方法对古代陶瓷器的品名、时代、产地、真伪、精劣以及经济价值予以确认,传统目鉴应该与现代科技测试相辅相成。”



会场交流互动

在鉴定具体器物之前,需要有充足的理论知识储备,陈老师认为:“首先要知道什么是陶,什么是瓷;什么时候烧什么陶,什么时候烧什么瓷;什么地方有什么陶,什么地方有什么瓷;什么时期的瓷器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它的造型有什么,纹饰流行什么,胎釉有什么变化。举个例子,大家如果听说落款‘显德年制’的‘柴窑’,即使不看实物也能判断是新的,因为那就好比有人说秦始皇陵出土了电脑。”

在观察每一件器物时思考:“它之所以是这种造型,用这种花纹,一定含有它的道理。为什么它是这样而不是哪样?必有它的内在道理。”在对比一系列真伪器物后,不禁要思考:“外表都很相似的器物,但是它们的内心却可能截然不同。就如同观察人一样,通过他的言行,由表及里,看是否表里如一。”

陈老师认为,鉴定需要建立在领悟美学造诣的基础之上:“鉴赏艺术品时,无论是绘画还是陶瓷,都需要细心体会这种放松、自然的状态,线条的速度和力度非常重要。真的永远是自然的、放松的、美的,假的永远是做作的、僵硬的、丑的。”

最后,陈老师总结今天的报告:“只有怀着一颗小朋友般纯真、烂漫的童心,一颗安静、干净的禅心,才能塑造出有生命、有灵性、鲜活的艺术品。而只有同此一心,才能看懂这些艺术品,与之倾心交谈,结成跨越时空神交的挚友。”

讲座过后,同学们就感兴趣的话题继续与陈老师交流。



陈华莎老师与考古学与人类学系教师合影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