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重庆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211 985 双一流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重庆大学> 时政要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别让负面情绪消解对科学的信仰

发布时间:2020-02-11 10:20:05    浏览次数:510    来源:光明日报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据媒体报道,日前,在新冠肺炎肆虐之时,率科研团队“逆行”返回武汉参加抗疫科研攻关的李兰娟院士,在社交媒体上被造谣为其亲属创办的医药公司“带货”。虽然权威部门很快辟谣,但是负面舆情造成的社会信任创伤需要时间抚平。

复盘疫情暴发以来的舆论热点轨迹,医药科技领域的负面舆情此起彼伏,其中既有不负责任的造谣生事,也有少数科研工作者不当言行带来的消极后果。舆情自有其生命周期,但负面舆情造成的社会影响却并不会简单随着舆情沉寂而消失。事实上,连日来科学领域的负面舆情已形成一条认知传导链条,从对部分地区个别事件的“出离”愤怒,延伸到对同类工作相关事件的不满情绪,直至影响到公众对现代科学和科学精神的信仰,这是我们必须警惕的传播现象。

科学精神是现代社会的基本精神,疫情虽然搅得人心惶惶,但是我们对科学的信仰不能动摇,因为科学是战胜病毒、战胜疫病的关键支撑。在此次新冠肺炎疫情防治阻击战中,许多科研攻关团队与科研工作者同医护人员并肩奋战在最前线,从病毒溯源、传播途径、感染与致病机理到临床分析、药物筛选、中医药防治,他们在看不见的地方默默耕耘,完成了许多让人难以想象的艰难任务。越是在这样的时候,这些科研工作者越需要舆论的支持和鼓励。

不可否认,在抗击这次突如其来的疫情过程中,一些教训需要总结,其中既有机构运行机制和干部担当作为方面的问题,也有科研体制和少数科技工作者自身的问题,公众有情绪需要发泄。但应看到,这些并非科学本身的问题,恰恰是科学未能及时、有效地发挥作用的后果。前不久,科技部下发通知,要求各有关攻关项目承担单位及其科研人员勇挑重担、敢于担当,把研究精力全部投入到各项攻关任务上来,把论文写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把研究成果应用到战胜疫情中。这是对当前抗击疫情的科研力量的集结号。

战胜疫病离不开科学的力量,对病毒的研究成果是临床治疗和疫情防控的重要支撑。1月24日,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毒病预防控制所成功分离我国第一株病毒毒种信息及其电镜照片。2月5日,医疗团队启动瑞德西韦(remdesivir)治疗2019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研究,按计划,该试验将对轻、中症患者308例,重症患者453例进行临床试验,科研攻关和临床实践互为支撑、互相促进,我们相信,战胜疫情的曙光就在前方。

越是疫情严重,越要坚定对科学的信仰,越应尊重钟南山、李兰娟院士等奋战在最前线的科学家和医学家的建议,常通风、少出门、勤洗手、戴口罩,只有做到科学防疫,才能尽早阻断疫情传播,赢得疫情防控阻击战的最终胜利。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