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附属第一医院篇:驰援日记
辽宁支援武汉重症医疗队 张宇
2月2日来到武汉,到今天整整30天,从下飞机到驻地一路,知道了疫情的严峻。经过一天的休整和培训,就迅速进驻病房,对于没穿过防护服的我,刚开始真是有点紧张,好在大家互相监督,互相鼓励,很快适应了。经过二十多天的工作,虽然一直强调防护问题,但近期有个别队友出现了防护意识松懈的情况,幸好领队丁主任及时发现,每天督促大家做好个人防护,房间消毒,队员间隔离,把每个人都当成传染源我们就安全了,保护好自己才能帮助别人。
一个月来,我已经适应了这边的工作生活,每天除了上班就是回驻地消毒、吃饭、休息。倒是家人特别担心我。我妈妈有脑血栓、糖尿病,情绪激动就血压高、血糖高,所以我从来都是报喜不报忧,每次视频通话时不管当时多累多困也要表现得轻松愉快。
记得有一次半夜值班,忘告诉她了,妈妈给我发视频没接到,等我下班已经凌晨一点多了,赶紧发了个微信,告诉她我才下班,没想到我妈立刻回复我了,她一直没睡,想我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以为我出什么事了呢,当时真的特别难受。我爸不像我妈,从来不主动给我打电话,说怕打扰我休息,每次给他打电话,就是告诉我保护自己,安全回来就行,也不多问。直到昨天我姐给我打电话,说我爸把我小时候照片都拿出来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有一个日历本,从我出发到现在,每天干了什么他都在本上记着呢,每天看新闻,了解这边情况,还给我写了一首诗,瞬间泪目。
还有就是一直把我当亲闺女的公婆,从女儿出生到现在一直都是他们帮忙照顾,家务活也不让我插手,可怜天下父母心,在父母那里我们是永远长不大的孩子。这就是父母,一直默默地付出,不求回报,只愿我们安好,我爱你们 。
愿春来,疫去,山河无恙。愿情存,疾散,你我安好。愿城市街道车水马龙,繁华依旧。待我平安回去,一起珍惜余生的每一天。
附属盛京医院篇:第一声啼哭,两百人的坚守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一声啼哭,分秒艰辛
而就是为这人生的第一声啼哭,不仅需要宝妈们承受着孕育之苦、分娩之痛,还离不开产科医护团队专业、细心的科学指导和帮助。若是遇到了疑难危重孕产妇,这一过程则更加艰辛。
谁曾想,新冠肺炎疫情的突袭,让本就难上加难的疑难危重孕产妇救治雪上加霜。但在中国医大盛京医院,产科医护团队直面挑战,选择这样抵御严寒……
预案、培训、指导意见,一个都不能少
随着春节的步步临近,新冠肺炎疫情从武汉迅速蔓延至全国。纵是远隔千山万水的辽宁,也未能幸免。1月22日,省卫健委发布辽宁出现首例输入性新冠肺炎确诊病例。三日后,辽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疫情形势之严峻,可想而知。
加之孕产妇在妊娠、分娩和产褥期生理变化较大,是易感人群和特殊人群,防控工作在这个特殊时期更为重要,这给产科带来巨大挑战。
根据辽宁省、学校和医院相关文件精神,产科在春节前迅速制定了产科门急诊发热患者来诊预案,并及时告知科室所有医护人员。除此之外,产科病房和分娩室也制定了各自的防控预案,做到了精准施治。同时,产科还对科室全员进行了新冠病毒感染防护培训和产科危急重症急救培训,切实做到了未雨绸缪,打有准备之仗,科学应对疫情。
大年初三,产科就实行全员上岗,并根据最新的防控视频和要求再次开展了新冠病毒感染防护培训。从妇产科门急诊到分娩室,再到每一个产科病房,产科的每一位医生、护士都认真接受了防控培训。这使得产科在保证医疗、护理安全的同时,也有效保证医护人员的自身安全。
作为辽宁省产科专业质控中心、辽宁省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和辽宁省母胎医学中心所在单位,产科不忘担当,积极组织专家查阅大量文献,并结合既往应对甲流、非典和禽流感所积累的临床经验,及时高效地制定了《辽宁省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流行期间孕产妇管理指导意见(第1版)》,于1月26日在微信平台上发布,供医疗单位参照执行。该指导意见社会反响强烈,发布还不到24小时便迅速传播至全国,累计阅读量突破10万。
产科还根据疫情变化,及时调整更新指导意见。自1月26日起至今,产科组织专家团队已推出四版指导意见。其中,第4版指导意见还发布在了《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上。四版指导意见的制定,不但为辽宁省助产单位抗击疫情提供了规范化防护和孕产妇管理的指导,还大大增强了产科医护人员抗击疫情的信心。
全员上阵,共克时艰
产科是一个特殊的科室,一年365天,没有淡旺季之分。孕产妇无论是正常分娩,还是疑难危重症,都会不分昼夜地来到产科。即便是到了春节,也和其他工作日没有任何区别,甚至会更忙一些。春节期间,中国医大盛京医院产科每天的接诊量达120余人次。
作为新冠肺炎疑似和确诊孕产妇救治和助产省级定点医院,中国医大盛京医院肩上的担子比以往又重了许多。医院产科全体医护不足200人,面对较多的分娩量和门诊量,以及疑难危重孕产妇救治,现实考验略显残酷。产科人常常是忙的一天连水都喝不上,就更别提按时吃饭了。
为了让孕产妇来院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产科积极面对一线值班和上班时人员严重不足的情况,对本家医生实行“降级”使用,将主治医改为住院医,责任班改为甲班,病房主任、副主任值责任班。
同时,妇产科教研室还从妇科病房抽调医生支援产科病房,并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对部分妇科、产科病房进行了调整。通过缩减妇科病房床位、增加产科病房床位的方式,多方面增强产科的收治能力,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孕产妇,尤其是疑难危重症孕产妇的救治需求。妇科、产科一家亲,共同应对困难局面。
通过进行人员调整和病房扩增,产科不但克服排班和上岗人员数量不足的困难,还显著提高了医疗质量。在新冠肺炎疫情的特殊时期,产科力争为每一个家庭带去欢乐,在严格落实防控工作的基础上,保证了孕产妇得到正常的诊疗与救治。
分秒必争,从不轻言放弃
作为辽宁省母胎医学中心、辽宁省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中国医大盛京医院产科承担着东北三省和内蒙古部分地区危重孕产妇的救治工作,因而,在产科时常上演危重孕产妇抢救的惊心动魄场面。
2月6日,忙碌的妇产科急诊室突然接到紧急电话,一名外市自然产产后大出血,并进行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出现了失血性休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和心跳骤停,病情极其危重,即将转至我院。
放下电话后,产科没作丝毫犹豫,迅速调集人员抵达急诊室等候患者,以便与转诊医护人员实现无缝对接。看到患者的危急情况,产科立即启动危重症孕产妇救治预案,开启绿色通道,将患者送至重症监护病房抢救。虽然第一时间为患者给予对症治疗,但患者未见好转,甚至有猝死风险。
疑难危重孕产妇的救治除了要与时间赛跑,更离不开丰富的临床经验和团队的密切协作。产科迅速组织全院多学科抢救MDT专家团队会诊,制定了进行开腹探查止血手术方案。在产科、重症监护病房、妇科、麻醉科、输血科、手术室等多科室的通力协作下,最终成功将患者从死神手中抢了回来。
在产科人眼里,尽管分秒必争的抢救过程十分辛苦,但孕产妇的生命高于一切,不可轻言放弃。自疫情发生以来,仅春节期间,产科就成功抢救15例疑难危重症孕产妇,不负百姓信赖。
经历过非典、甲流洗礼的中国医大盛京医院产科,有着丰富的应对病毒性肺炎合并妊娠的经验,可谓是一支技术精湛、训练有素、经得住时间打磨和考验的超强战队。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盛京产科人再次出发,团结一心、迎难而上、科学施治,在中国医大红医精神的指引下,必将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为无数家庭带来了新生和希望!
附属第四医院篇:一念一听总关情 "奶奶,我给你读外甥女的信!"
3月5日,哽咽声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的病房中传来,那是周霞医生站在89岁患者床边读信的声音,“纸短情长”,两个人都在静谧的空气中湿了眼眶。
患者身边,她是随叫随到的守护者
89岁的朱奶奶是一名新冠病毒感染的重症患者,复杂的合并症与时常不配合的“小孩子”脾气让她成为了医护人员的重点关注对象。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第四批援鄂医疗队周霞医生则是她最信赖的医生。
“奶奶,换好床了,您好好休息吧!”早已到了换班时间的周霞医生始终放心不下这位高龄患者,直到看着她安静躺好,她才放下心来。刚转过身,周霞突然发现患者的血氧浓度下降的现象,立即仔细叮嘱护士要时刻注意吸氧的情况。就当周霞准备走出隔离病房脱掉外层手套的时候,护士焦急的声音传来:“朱奶奶不肯吸氧,你再回去看看吧!”听到这句话,周霞马上重新消毒跑到了患者的身边。此时,奶奶的血氧饱和度已经下降到了91%。
“朱奶奶,你现在是不是有些不舒服啊?你看现在测氧饱和度都比原来低了,是不是喘气有点费劲?我们来把氧气吸上吧!这样能好受一些!”因为老人听力不好,医护人员需要最大限度地提高音量。在中国医科大学第四医院护师万洪波的配合下,老人终于稳定了情绪,配合医护人员安静吸氧。
周霞细心地注意到了老人拿起了外甥女奇奇送来的信,顺势给她打开了床头灯。面对家人的时刻惦念,奶奶迫不及待地想要找到适合阅读的光线。看着眼花的奶奶着急的样子,周霞主动提出帮忙:“朱奶奶,我读给你听吧!我大点声,慢慢读,你听不清的地方再告诉我!”就这样,周霞站在床边读完了全部内容,读到动情之处两人都深受感动。
战疫一线,她是孩子最好的榜样
周霞医生不仅是一名临床经验丰富的心血管内科医生,在生活中她也是女儿、妻子和母亲。到达武汉后,面临即将中考的儿子,她写下一封“特殊”的家书——“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到武汉抗疫前线,我责无旁贷。希望你以后能成为一个对国家、对家庭都有贡献帮助的人!今天妈妈出征武汉,就是希望能做你的榜样!”
从2月20日抵达武汉投入工作,周霞在忙碌之余始终惦念儿子的学习与生活。就在日夜挂心儿子的时候,学校老师的几句话让她放了心:“您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家国情怀,什么是责任担当!您给孩子上了最生动的一课!请您放心,我们定当竭尽全力照顾好孩子!”
得知孩子的生活一如往常,成绩稳定,远在武汉的她也给学校寄去了感谢信:“感谢老师们!不仅仅只有我们这些医护人员,每一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贡献着自己的萤萤之光。作为一名医生,救死扶伤是我的职责,我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有了你们,我有信心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救治更多的患者,让他们重获健康!”
信息来源:党委宣传部
第一临床学院
第二临床学院
第四临床学院
编辑:党委宣传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