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经过北京林业大学水土保持与荒漠化防治学科科研团队10余年的联合攻关,由朱清科教授领衔完成的科技成果“北方三种典型困难立地仿自然林草植被构建技术”荣获中国水土保持学会科学技术一等奖。
黄土陡坡、盐碱地和路堑边坡是我国北方林业生态工程建设区的三种典型困难立地,自然条件严酷,生态环境脆弱,植被恢复重建十分困难,严重地影响了国土生态安全,极大地制约生态文明建设。为解决上述问题,研究团队经过长期的理论和实践研究,分别提出了基于黄土坡面微地形理论的林分结构精准配置仿自然植被建造技术、基于盐碱地水盐运动机理的盐碱地造林技术和基于路堑边坡土壤水分分布规律的陡坡植被构建技术。
基于黄土坡面微地形理论的林分结构精准配置仿自然植被建造技术明确了半干旱黄土区植被构建的主要途径是封造结合,揭示了25?以上阳坡等困难立地分布规律和不同立地条件类型构建植被的困难程度,创造性地提出微地形精准适地适树的理论,首次揭示了黄土陡坡微地形分布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并据此提出了基于微地形设计植物群落结构配置和仿自然低扰动整地的近自然生态修复技术,解决了精准适地适树问题。
基于盐碱地水盐运动机理的盐碱地造林技术在研究滨海盐碱地立地类型划分的基础上,揭示了不同类型盐碱地及其不同人工措施下的水盐运动规律,研发了集防蒸、降盐、阻盐为一体的造林技术、“行带栽植、自然成片”快速绿化技术和重盐碱地排水降盐辅助工程技术,解决了北方滨海盐碱地客土造林成本高、易反盐、植被建植困难等问题。
基于路堑边坡土壤水分分布规律的陡坡植被构建技术揭示了黄土路堑边坡表层土壤干化过程及土壤水分分布规律,发明了包衣种子、长根容器苗培育专利,提出了极陡坡打孔深植技术、基于抗侵蚀喷播基质材料的喷植绿化技术和陡坡土壤生物结皮培育技术,解决了路堑边坡植被构建保存率低、稳定性差的问题。
该成果在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林业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项目和“948”国家林业局引进项目等课题的共同支持下完成。
编辑:李佳
审核:刘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