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咨询电话:
4000966658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暨南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暨将远航】新体验!2020届暨南大学毕业生“云答辩”

发布时间:2020-06-24 13:18:56    浏览次数:518    来源:暨南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6月12日,暨南大学文学院硕士毕业生曾拓宇穿着正装,坐在家中电脑前,开始了毕业论文答辩。他通过视频连线,向答辩委员会报告了他的硕士论文《微信公众号的可持续发展模式探析——以大学生媒体WhatYouNeed为例》的主要内容、研究工作和成果。

当曾拓宇听到答辩委员会公布“经过讨论投票,一致同意毕业论文答辩通过,建议授予文学硕士学位”时,他咧开嘴开心地笑了。他感谢老师的教导和同学三年来的陪伴,直言自己得到了一个最特别的毕业答辩。

(曾拓宇在家视频连线参加答辩)

为减少疫情影响,保障2020届毕业生如期顺利毕业,暨南大学提前部署,周密规划,坚持“开学不返校、学位论文质量要求不降低”的原则,采用线下和线上相结合的形式开展论文答辩工作。不少毕业生体验了一把“云答辩”,直呼“难忘”“特别”“公正”。

提前预演全程录制 “云答辩”公平透明亦有质量

相较于线下答辩,“云答辩”更加公开、透明。在保证答辩流程及评分标准与线下答辩基本保持一致的前提下,答辩秘书全程录制视频,截取答辩屏幕,并做好相关文字记录,做到线上答辩可回溯、可复查,保证了线上答辩的质量,以及答辩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

(华文学院华文教育系本科毕业论文答辩现场)

在正式答辩前,各学院召开专项工作会议,讨论学生论文提交、送审、预答辩、答辩的各个细节,制定线上答辩工作指引与答辩攻略,组织开展答辩预演,并对实际操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做了相应预案,确保工作环节不减少,论文质量不降低。

如国际学院修订了《国际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细则》,对毕业论文各环节作出了明确规定,制定了线上答辩工作指引和答辩攻略。体育学院为保证5月25日下午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线上答辩工作顺利开展,当天上午便进行线上答辩平台的预操作和网络调试,对线上答辩流程进行预演。

(国际学院2020届CST专业论文答辩工作指引)

开通查重专门通道 全球答辩一个也不能少

答辩前的论文查重工作对于毕业生来说是非常关键的一步,但有部分境外的港澳台学生及海外华侨学生无法登陆知网查重论文。教务处及时关注到这一情况,与知网沟通,专门开设了适用于境外学生使用且安全性能好的查重检测系统,至今已帮助574名身在境外的毕业生完成了论文查重。

法学院/知识产权学院2020届夏季毕业生当中有两位外国留学生——来自俄罗斯的京娜、来自法国的谢美丽。考虑到时差问题,学院特别针对两位同学的时间进行组别安排和调整,提前与他们沟通确认网络信号是否通畅、软件使用是否顺利等问题,避免她们凌晨答辩或深夜答辩,保证答辩顺利开展。

曾宝玉是2017级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的泰国来华博士研究生。整个寒假,她都在泰国度过。在文学院预答辩通知发布后,学院研管办杨刘秀子老师主动联系了她,向她详细介绍了预答辩软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帮助她完成研管办组织的“预演”。曾宝玉表示,这为她正式答辩做了充分准备。

(外国语学院答辩学生PPT展示)

“云招聘”也同步进行 毕业生“各显神通”

一场毕业设计答辩汇演现场,有700多名观众在线围观:其中既有来自中国人民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深圳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学界代表,也有来自政府部门、知名企业及媒体单位的业界专家。5月10日,新闻与传播学院网络与新媒体专业的59名毕业生参加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云”毕业设计答辩。

“用人单位可以在线上观摩,通过答辩、提问的形式考察学生的能力、挑选中意的人才,为学生就业和企业招聘创造直接而良好的互动空间。”暨南大学新传学院网新专业方惠老师介绍道。

整个答辩过程约五个小时,借助网络实时会议软件、小程序实时投票等多种线上设备开展。毕业生也根据疫情状况及时调整了毕业作品设计,各显神通:有的拍摄短视频、制作文字冒险游戏,有的关注校园社会霸凌、儿童性教育等社会热点问题,有的借势推广岭南文化,主题和形式都更加丰富、多元、创新。

(网新专业毕业生毕设作品《雪崩》中的游戏人物群像)

校内导师耐心“云指导” 校外专家也来助阵

曾宝玉身在泰国,但和导师赵春利教授的“云沟通”十分密切和顺畅。论文撰写期间,曾宝玉得到了赵春利的耐心指导。她说,“如果没有赵老师的帮助,毕业论文的理论层面难以实现‘拔高’。”她对导师表示感激。

为确保学位论文高质量完成,各学院导师肩负起责任,认真指导学生论文,并与未返校的学生紧密联系。新闻与传播学院、理工学院等还聘请了校外专家共同参与答辩工作。

食品系聘请的校外专家表示,暨大食品专业研究生论文答辩的组织工作严谨、准备工作充分;答辩按规则有序进行,答辩的要求并没有因疫情而降低。

光电系物理系聘请的校外专家也感叹,暨大的答辩组织很好,答辩时间很充分,讨论也十分深入。希望学生毕业后不忘恩师、不负学校的培育,多贡献社会。

师生云上见 “线上答辩是一种别样体验”

“来,大家现在打开摄像头,我们先一同合照一张。”在毕业论文答辩现场,暨大护理学院本科毕业生终于互相“见面”了。随着“咔嚓”一声,一张特别的“大合照”便定格了下来。参与云答辩的师生们表示,这是一种新体验,一样充满仪式感。

(护理学院本科毕业生云合影)

外国语学院朱红强副教授表示,从往年的线下答辩转移到线上答辩,形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答辩老师和同学通过网络上进行交流,的确感受到了科技给学习和工作带来了很大的便利。同时我也感受到在网络的背后,毕业生们对待毕业论文的认真和严谨,尤其是在毕业答辩流程和答辩过程中,态度非常端正。

“线上答辩是一种别样的体验。”2018级光学工程专业学位研究生吴师文说,答辩前有许多担心,也为不能线下答辩而感到遗憾,但最后进展很顺利,学校安排也很人性化,老师们会提前提醒,帮助我们测试网络、软件,做好充足准备。

国际学院金融学专业本科生王洁汝说,答辩过程中,即使隔着屏幕,也不免会有几分紧张。但这更是一次难忘的经历,我不仅收获了完成答辩的成就感,还获得了老师宝贵的意见从而进一步完善毕业论文,同时这也意味着珍贵的四年大学生活接近尾声。

资料来源:教务处、文学院、国际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体育学院

法学院、理工学院、外国语学院、华文学院、护理学院

采写:新闻中心 李伟苗 学生记者 李雅婷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