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脱贫攻坚中的迷彩方阵,今天我们要讲的是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人武部连续26年植树治沙、甘当生态扶贫先锋的故事。在讲这个故事之前,先用两组画面带您直观感受一下杭锦旗20年的变化。
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杭锦旗,位于鄂尔多斯高原西北部,我国第七大沙漠——库布其沙漠横贯其东西。
库布其沙漠寸草不生,飞鸟难越,被称为“死亡之海”,也被称为“悬在首都上空的一盆沙”。
20世纪90年代,杭锦旗沙化、半沙化面积达59.3%,气候十分恶劣,贫困人口超过7万人,是“三年两灾”的国家级贫困县(旗)。
“一碗米、半碗沙,五步不认爹和妈。”回忆起“沙魔”肆虐时的威力,很多经历者至今心有余悸。
1994年起,内蒙古自治区杭锦旗人武部率领干部职工在库布其沙漠造林,探索生态扶贫之路。26年来,他们累计种植林草2200余万株,造林近8万亩,沙生植物达到了100多种。并通过动员发动广大民兵依靠绿色产业辐射带动430余户贫困户,使1300余名群众脱了贫。去年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奖组织创新奖。
现在的杭锦旗,一碧千里,绿树成荫,一片绿洲拦腰斩断“死亡之海”沙漠。
红嘴罗汉二十三 库布其里斗沙山
刚才通过短片我们看到了杭锦旗20多年来的变化。细心的观众可能会发现,在上个世纪90年代杭锦旗人武部植树的资料中有几个画面中的人是光着头的。这是为什么呢?
当地老乡说,最初,杭锦旗人武部有23名干部职工进入库布齐沙漠植树,风吹、日晒、沙打,很快他们就被晒得黝黑,嘴唇干裂出血就像抹了口红一样,满头沙子没办法洗,他们就干脆剃光了头,“包公脸”“红嘴唇”“和尚头”,成为那时候大漠里一道独特的风景。
如今,在杭锦旗的牧民口中流传着一首歌谣,“红嘴罗汉二十三,库布其里斗沙山。播绿成金换人间,草原牧民赛神仙……”。讲得就是他们,我们来听听杭锦旗人武部老兵的回忆。
生态产业助力脱贫 沙窝变成聚宝盆
治沙不治穷,到头一场空。杭锦旗人武部的干部职工一边种树,一边研究各类植物的固沙作用和经济效益。2014年以来,他们通过继续扩大生态建设成果,义务植树2700余亩、管护林地近万亩,促进周边农牧民增收80余万元。杭锦旗人武部还无偿提供林草资源2000余吨,使贫困农牧民增收40余万元。锡尼镇锡尼布拉格嘎查的牧民巴格那告诉我们,今年他们家的母羊已经产了200多只羊羔,预计全年产羊羔300多只,家里卖羊羔的收入就能超过20万。
说起来很多人不信,牧民巴格那家有2000多亩沙草地,但因为在沙漠边缘,几乎寸草不生,过去连自己家的几十只羊都养不肥。一家人辛苦放牧到头来却填不饱肚子。直到遇到了杭锦旗人武部,才住上大房子、过上好日子。
近几年,杭锦旗人武部摸索出了一条“沙漠变林地、林地变良田、良田产饲草、饲草搞养殖、养殖变资金、资金再投入”的沙漠地区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链路。受益于这条“生态致富路”的不仅仅是巴格那这样的牧民。
从2015年开始,杭锦旗人武部结对帮扶阿斯尔嘎查,每年投入近20万元用于支部建设、集体经济发展、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改善,如今,全嘎查19户贫困户48人全部脱贫。
下一篇:把确保人民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