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

江苏大学继续教育培训

咨询电话:
400-0815-589
当前位置:继续教育培训网> 高校继续教育培训> 江苏大学> 机构新闻>
培训动态
学校新闻
时政要闻
头条新闻
服务热线:
400-0815-589

在线获取继续教育培训方案

  • 培训主题:
  • 参训单位:
  • 参训人数:
  • 联系人:
  • 联系电话:
  • 验证码:
  • 备注:

新闻中心THE NEWS CENTER

我校师生在NatureCommunications发表成果

发布时间:2020-08-25 14:04:03    浏览次数:619    来源:江苏大学 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近日,我校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生物质能源研究院雍阳春教授课题组与化学化工学院施伟东教授课题组合作,在《自然-通讯》杂志(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Single cell electron collector for highly efficient wiring-up electronic abiotic/biotic interface”的研究论文。该工作完全由江苏大学自主独立完成,江苏大学为该论文唯一完成单位。

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是地球化学循环和环境污染物生物转化重要驱动力,针对微生物细胞与非生物界面胞外电子传递调控这一国际科学难题,该研究基于微生物生物矿化作用,在微生物细胞膜表面和细胞周质空间创建了原位“单细胞电子捕集器”。该电子捕集器不仅可以将细胞表面几乎所有电子传递通道连通,提高细胞原有跨膜电子传递通道的电子传递效率,还将细胞周质空间的电子传递通道直接连接到细胞表面,建立起新的杂合人工跨膜电子通道,实现高效跨膜电子传递。基于这两种机制,该单细胞“电子捕集器”使微生物与非生物界面电子传递速率和库仑效率大幅提高,突破了模式环境电活性菌Shewanella oneidensis MR-1界面电子传递极限。该研究成果开辟了微生物胞外电子传递强化新途径,突破了生物/非生物固态界面电子传递极限,为污染物高效转化及高性能人工生物细胞制备提供了新工具和新机遇。

雍阳春和施伟东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生物质能源研究院俞洋洋和王彦斋为共同第一作者,文章其他作者还包括方真,施雨桐,程千文,陈煜轩。该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霍英东基金等项目的资助。(生物质能源研究院 环境与安全工程学院 化学化工学院)

分享到微信朋友圈 ×
打开微信,点击底部的“发现”,
使用“扫一扫”即可将网页分享至朋友圈。
【继续教育培训网声明】网站文章及图片均来源于学校官网或互联网,若有侵权请联系400-0815-589删除。

咨询热线
400-0815-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