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继续教育培训网院校库!
继续教育培训网首页人物简介
王财全,男,36岁,中共党员,2005年7月参加工作,现任山西大学公共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2011年3月至2017年8月,被选派为山西省干部下乡扶贫工作队队员;2015年8月至2017年8月,担任山西忻州静乐县丰润镇庆鲁村第一书记;2017年8月返校工作。2018年7月,再次被选派为山西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继续参加下乡扶贫工作,同年12月任庆鲁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
人物寄语
只要在庆鲁村待一天,我就是庆鲁村人。一点一滴、扎扎实实振兴庆鲁村,是当下最要紧的事。
“自然站立,左手缓缓自体侧上举至头,翻转掌心向上,并向左外方用力举托,同时右手下按附应……”6月22日早上7时,在山西省忻州市静乐县丰润镇庆鲁村休闲广场上,一位年轻人带着七八位老人练习八段锦。一水儿的绸质太极服,一套标准的动作,一脸的气定神闲,队列中不时有老人扭头对照年轻人调整自己的动作。
年轻人叫王财全,本是山西大学体育学院一名行政干部,2011年来这里下乡扶贫,一晃眼已经9年,如今他是庆鲁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与这里的老百姓同吃同住,结下深厚感情。
▲王财全带领村民练习八段锦,准备在庆鲁村文化旅游艺术节上表演
“再有3天我们村要开第四届文化旅游艺术节了,到时候我和村民们现场表演八段锦,邀请你们来啊。”说起村里最近的大事儿,王财全一改之前的“佛系”,举手投足像是这里的原住民,他的梦想是把风光秀美的庆鲁村打造成一个“旅游+康养”基地。
父母都是农民
他对农村有感情
“静乐县丰润镇属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地区,庆鲁村一沟两梁三面坡,老百姓纯粹是靠天吃饭,村民出行也特别不方便,留在村里的都是孤寡老人,年龄最小的大概有五十岁。”王财全常年住在村里,对村里的情况十分熟悉。
庆鲁村当地有句谚语:“年轻人外出打工,老年人留守家中,学校里没有学生,田地里长满圪针(方言,荆棘)”,说的就是王财全刚到庆鲁村时的实际情况。最初参与扶贫,是2011年,王财全新婚不久,当时他是山西大学体育学院场馆负责人,听说学校要选派下乡扶贫工作队员,他便主动报名,来到山西大学扶贫工作帮扶点静乐县丰润镇,一干就是9年。
“我就是从农村考学出来的,在我意识里,通过自己的努力,帮助贫困地方脱贫,过上好日子,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儿。”王财全对于当初的选择,从未后悔过。
一个大学的工作人员,初来乍到,怎么融入农村?王财全有自己的体会:“我父母都是农民,我耳濡目染对种菜比较熟悉,就在房前的空地上种点菜,平常自己打点,村民们看到大学来的扶贫干部也下地劳动,就过来找我聊。平常互相把各自种的菜分一分,一来二去就熟悉了。”
朴实,是王财全给当地老百姓的第一印象。村里人遇到啥事,喜欢问问他,王财全尽量答疑解惑。“我刚去那年8月份,一个贫困户家女儿高考落榜了,考虑到她妈妈是残疾人,那个女孩不准备上学了,想打工贴补家用。她妈听说我是学校来的,就专门找到我,想让我给她女儿做做思想工作。”王财全回忆,当时他给女孩讲了自己的求学经历,以及学校对贫困户的雨露计划、绿色通道、勤工助学等政策,告诉她知识改变命运的道理。后来这个女孩补习了一年,考上省内一所大学。
虽然只是一件小事,但女孩妈妈感念王财全的真诚,逢人就说:“山西大学派到我们村的扶贫干部真不赖!”
▲王财全给村民宣讲国家政策
面对村民们夸奖,王财全总是憨厚地一笑,谦虚回应:“村里没啥大事,老百姓也单纯善良,我是农民的儿子,我对农村有感情。”然而,也正是这一件件小事,让王财全真正走进村民们心里。庆鲁村156户 469人,他几乎叫得上所有人的名字,而大家见了他,总是亲切地喊一声“小王书记”。
为村民计长远
发展旅游种下致富的“揺钱树”
庆鲁村位于静乐县西南部,距离太佳高速丰润出口5公里,区位优势明显,加上“一沟两梁三面坡,有山有水有圪针”的自然资源,在第一书记王财全眼里,这就是发展的巨大潜力。2015年,王财全主动与村干部商讨,如何因地制宜发展庆鲁村乡村旅游产业,真正做到让一方水土养好一方人。
说干就干。他把想法上报山西大学相关部门,协调编制庆鲁沟景区规划,同时申请学校每年支持15万元的扶持经费,连续两年组织庆鲁村村民在南梁、北梁种植了200多亩连片果树采摘园,协调县政府投资拓宽改造村里3公里旅游道路,投资100万元修建庆鲁沟3处休闲景点和景观桥等。如今,庆鲁村的乡村旅游产业已经初具雏形,即将成为庆鲁村民们致富奔小康的“揺钱树”。
“6月25日,我们村的旅游接待中心就启动了,3座各具特色的乡村旅游民俗客栈将投入运营,能容纳150人夜间住宿。游客来这里喝山泉水,吃农家饭,呼吸清新空气,登山、垂钓、采摘、康养,到时候村民们赚钱的门路就比现在多了。”王财全声音有些激动,“村里条件差,我们扶贫工作队既然来了,就一定会尽力帮助他们,把脱贫攻坚工作做到位,从根本上改变村容村貌,改善村民的生活。”他希望村里越来越红火,外出打工的年轻人能够回村里创业。
小王书记这几年干了啥?村民们你一言我一语,如数家珍:“小王书记每年帮我们把地里种的土豆、谷子销售出去,为庆鲁村及周边村变现近百万元。” “小王书记联系山西大学,帮扶修建了一座便于田间机耕的爱心桥,现在种地比以前方便多了。”“他去山西农业大学的果树研究所考察,回来带领村里连片种植二百多亩桃树、杏树、梨树,现在都可以采摘了。”“他牵头山西大学为村里修建了小杂粮加工厂,免费为贫困户加工粮食。”“他还为村里筹建了乡村民俗红色记忆馆呢。”
▲为庆鲁村修建便于田间机耕的爱心桥
▲村里建了小杂粮加工厂,免费为贫困户加工粮食
这一桩桩一件件,在村民们眼里,全是王财全扶贫的功劳。但在王财全看来,这都是因地制宜的结果,而且也多亏了山西大学这个坚强的后盾。
“等9月份康养基地运转起来后,村民们就不用单纯靠种地吃饭了,这才是庆鲁村发展的长久之计。”王财全望着远方,若有所思。
9年扶贫经历
是一生中最宝贵的财富
2017年7月底,因工作需要,王财全返回学校工作,但他仍然心系庆鲁村,经常同村里的干部、村民联系,时刻关注着村里的发展。这一年,他协助完成整村提升资金50万元、乡村旅游规划和旱地农业规划7.5万元的报账业务,积极参与山西大学“消费扶贫”收购土豆和小米,参加学校结对帮扶干部集中到村里的慰问活动。
“庆鲁村2016年就整村脱贫了,但我待习惯了,总是放心不下。”2018年7月,王财全再次请缨成为山西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队员,继续参加下乡扶贫工作,同年12月任庆鲁村驻村帮扶工作队长兼第一书记。
重返庆鲁村,这一次,王财全思路更加清晰:参与编制了庆鲁村“绿色乡村”的申报材料;启动“引凤还巢”工程,同庆鲁村在省城太原的企业家洽谈回村投资引资建设庆鲁沟休闲康养中心。
2018年9月5日,国务院脱贫攻坚督导组组长、科技部党组成员陆明同志一行查看庆鲁沟流域生态修复工程和脱贫攻坚成果时,对王财全的工作给予高度肯定,表扬山西大学驻村帮扶工作队和第一书记,因地制宜,协调各方力量,发展产业,带动老百姓脱贫致富。
▲庆鲁村的文化墙
扶贫9年,个中滋味只有他最了解。2016年底,工作队正在村里给村民们收土豆准备销到山西大学食堂,当天下午王财全接到家里电话:母亲出车祸了,等他急匆匆赶回去,老人家已经不在了。每每想起,他都眼眶湿润:“这些年对家人亏欠太多了。”
令他欣慰的是,付出总有回报:2018年,庆鲁村被确定为忻州市脱贫攻坚示范村,同年7月,庆鲁村被确定为山西省首批100个旅游扶贫示范村。这些荣誉,是对庆鲁村的嘉奖,也是王财全工作业绩的体现。
“庆鲁村是我的第二故乡,这9年的工作经历是我最难忘的青春岁月,也是我人生最宝贵的一笔财富。”王财全说,在庆鲁村的扶贫经历成就了他。